13910160652
010-52852558
| |EN
首页 > 传统文化 > 热点新闻
  • 13910160652
  • ciplawyer@163.com

“非遗”传承需要探索新模式

日期:2017-06-06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作者:刘仁 浏览量:
字号:
  “非遗”产品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可是真正市场化进入日常生活中的并不多,有些还“养在深闺人不识”。如何才能让传统文化的精品走向市场,挖掘其价值呢?

  近日,来自两岸四地的“非遗”传承人、开发商和投资者齐聚第四届两岸四地大中华非遗文化高峰论坛,就如何让“非遗”走向市场,进入寻常百姓家进行了探讨。在论坛期间,记者带着上述问题专访了两岸四地大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秘书长李漯民。

  打造特色小镇

  近年来,打造非遗特色小镇是我国“非遗”传承中的一大热点。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近日,宁波市文广新局公布了首批非遗特色小镇创建单位,宁海县前童镇、余姚市梁弄镇等7个小镇获得创建资格。据了解,宁波市文广新局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一批以“非遗”项目为核心内容,以产业为基础平台,由政府引导推动、社会参与共享的特色小镇。

  李漯民认为,“非遗”要解决好“生存、保护、发展”之间的关系,单靠政府财政扶持,不能长久、单靠“非遗”大师自觉行为,困难重重。“非遗”传承不单单是文化部门的职责,而是全社会的事情。创建非遗特色小镇的目标,就是要发动全社会参与,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活在老百姓的生活中。他还表示,浙江特色小镇具有借鉴意义,但任何一种模式只在本地具有适应性,实事求是地挖掘本地特色文化,才是未来特色小镇的正确之路。

  同样在探索非遗小镇之路的还有“长江非遗小镇”。作为该项目的文化顾问,李漯民介绍,“长江非遗小镇”由武汉旅游发展投资集团和黄陂区人民政府共同开发,第一期工程将于今年10月开工。据了解,“长江非遗小镇”将开发长江非遗文化中心,引进长江流域11省市优质“非遗”项目,邀请国家级“非遗”大师入驻,孵化上千种非遗产品。为打造“长江非遗小镇”,武汉旅游发展投资集团去年在香港发行了首支专注于“非遗”开发的“中国非遗基金”。不同于通常的投资基金,“中国非遗基金”除了想让“非遗”与国际资本对接,还将把中国“非遗”的影响力传递到海外。

  创新交易模式

  “非遗”传承人往往拥有精湛的技艺,但缺乏市场化意识,“非遗”产品难以产业化。李漯民认为,在互联网环境下,应该让古老的“非遗”技艺插上科技的翅膀,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如今,不少“非遗”投资者开始打造“非遗”电商交易平台,全国有几家交易所也在探索“非遗”产品线上交易,希望借助互联网帮助“非遗”产品走出传承困境。不过,并不是所有“非遗”产品都适合线上交易,目前上线的主要有瓷器类、字画类、版画、剪纸、绣品类等“非遗”产品。

  此外,李漯民认为,“非遗”传承必须从家族血脉向社会化传承转化,只有让更多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年轻人加入,“非遗”生产性保护才有希望。同时,在“非遗”生产性保护过程中,在前期,非遗传承人原来的技艺一定要保留,不能改变其基因,但在后期产业化和市场化过程中,产品的设计和包装要有创意,设计出符合市场需要的“非遗”产品或者衍生品。

  注重版权保护

  在“非遗”产品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版权问题。李漯民介绍,有人把“非遗”简单理解为“手工艺品”,实际上,很多“非遗”作品是可升值的艺术品,“非遗”产品及衍生品创意开发往往涉及到版权保护的问题。

  以德化陶瓷为例,德化瓷烧制技艺早已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但德化陶瓷在发展过程中一度面临仿制难题,仿制品竞相压价,严重扰乱了市场竞争。为了规范市场,德化县不断探索陶瓷产品的创新保障机制,并最终确定了版权保护的路径。从2011年开始,通过建设县陶瓷版权展示中心,建立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组织企业参加版权培训班等,德化陶瓷的版权保护水平不断提升,版权登记数量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促进了陶瓷产业的创新发展。目前德化县陶瓷产业年产值近200亿元,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版权保护的“德化经验”也得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高度认可。

  李漯民表示,“非遗”产品在传承原有技艺基础上,往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创新,如果不对仿制行为加以遏制,无疑会影响从业者的创新积极性,使行业陷入恶性竞争,危及整个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