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0160652
010-52852558
| |EN
首页 > 反垄断 > 裁判文书
  • 13910160652
  • ciplawyer@163.com

微信封禁公众号垄断纠纷一审判决书

日期:2018-09-12 来源:法院 作者: 浏览量:
字号:

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7)粤03民初250号


当事人信息


原告:深圳微源码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原名称深圳微信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侯来住。


被告: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马化腾。

委托诉讼代理人:徐顺,系该司员工。


被告: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马化腾。

委托诉讼代理人:姜哲,系该司员工。

委托诉讼代理人:王正泽,系该司员工。


审理经过


原告深圳微源码软件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源码公司)与被告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讯科技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腾讯计算机公司)垄断纠纷一案,本院于2017年1月22日立案后,依法适用普通程序,于2017年9月14日、18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的委托代理人张勇、两被告的委托代理人徐顺、王正泽、姜哲、韩桂珍到庭参加了本案的诉讼活动,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诉称


原告向本院提出诉讼请求,请求:一、判令两被告停止微信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民事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解封包括原告在内申请的微信号、微信公众号;二、判令两被告承担原告为维权而支付的律师费、公证费、调查费共20000元;三、判令两被告赔偿原告的损失100元人民币;四、判令两被告不得随意对微信公众号予以封号,应而信息公开,明确告知被封的原因,如果有封号时,应告知使用者封号时间,以便使用者提取客户数据,做好售后服务;五、判令两被告应同等对待所有在微信公众号宣传的企业,而不是有区别对待;六、判令两被告取消对某些公司主体限制行为,两被告设置黑名单,限制某些公司禁止申请微信公众号;七、判令两被告取消对某些公司微信公众号支付申请限制行为,两被告设置黑名单,限制某些公司申请微信公众号支付业务申请;八、判令两被告取消解封微信号需找一个绑定银行卡的用户进行辅助确认流程。两被告未经用户同意,更改产品使用服务协议;九、判令两被告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事实和理由如下:


一、两被告是活跃用户数量达到6.8亿的即时通讯服务公司。两被告滥用其在即时通讯软件及服务市场的支配地位,损害了市场的竞争,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权益。


被告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是微信软件WECHAT即时通讯软件的著作权人,被告深圳市腾讯计算机公司为微信软件WECHAT即时通讯软件的实际运营人。两被告共同提供微信软件WECHAT即时通讯软件,并提供实际运营服务,应对该软件的实际运营产生的法律后果共同承担责任。被告经多年经营,在即时通讯软件及服务市场中取得市场支配地位,本应谨言慎行,维护健康的竞争环境。但被告却滥用其在即时通讯软件及服务市场上的支配地位,恶意打压原告公司。被告的本案行为,乃系典型违反反垄断法之民事侵权行径。


1.被告在即时通讯软件及服务市场中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本案中相关商品市场为即时通讯软件及服务市场,相关地域市场为中国大陆市场。1.1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相关市场界定的指南》规定,相关商品市场是根据服务的特性、用途及价格等因素,由需求者认为具有较为紧密替代关系的一组或一类商品所构成的市场。相关市场范围的大小取决于商品的可替代程度。简言之,如果需求者认为某类商品不能为其他商品替代,而其内部细分商品之间的替代性较高。则该类商品可以被认定为反垄断法意义的相关市场。1.2关于本案相关地域市场的认定。原告认为,本案相关地域市场为中国大陆市场。1.3被告在本案相关市场中,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法律保护市场主体的自由竞争,但如果市场主体在某一特定的相关市场中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则法律对其行为有更严格的要求。综合考察市场份额、财务状况、技术实力、以及其对竞争者影响等因素,原告认为,被告在中国境内的即时通讯软件及服务市场中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在2015年11月10日公布了截至2015年9月30日未经审核的第三季度业绩,并按照惯例透露了QQ、微信等服务的用户规模,确定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量达到6.5亿,同比再涨39%。自从2014年底突破5亿以来,微信正在以每个季度新增5000万用户的节奏稳步增长,这么看2015年底就要过7亿了。2016年7月14日,数据咨询机构易观国际发布了2016年5月移动APP排行榜TOP500,显示为微信在线活跃客户达到6.8个亿。两被告不仅在即时通讯软件及服务市场中具有远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市场份额,其财务实力、技术实力以及对交易商的控制力等都表明,被告能够控制相关市场的交易条件,拒绝与相对人进行交易也对条件相当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差别待遇。


二、原告是数据精灵等26个微信公众号的拥有者,为小型企业提供软件设计服务的经营者,享有在市场竞争中公平竞争的权利。原告自2015年10月6日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注册了很多微信公众号,两被告以每个公众号300元人民币收取服务费用。两被告以莫须有的名义随意停止服务。


三、被告应对其垄断民事侵权行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本案中两被告主观上有意思联络,行为上有严密分工,共同实施滥用市场支配行为,导致原告受到侵权损害,其应当承担连带责任。两被告应当共同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的民事责任。本案中,由于被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不仅使得原告无法获取其原有的客户资料,失去客户,原告还遭受巨额损失,被告应承担全面赔偿的责任。


四、要求腾讯微信公开所有微信运营规则。


五、两被告对某些公司微信公众号支付申请限制行为,两被告设置黑名单,限制某些公司申请微信公众号支付业务申请。


六、2016年上半年前使用微信号用户解封微信号只需要发一个短信UB码到10690700367即可解封微信号;而自2016年下半年,两被告增加解封微信号需找一个绑定银行卡的用户进行辅助确认,这个流程与用户申请微信号使用解封流程不符,两被告未经用户同意,更改产品使用服务协议。两被告是否有变相发展微信支付而增加这一流程。


综上所述,被告滥用其在中国大陆即时通讯软件及服务市场上具有的支配地位,损害了包含原告在内的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原告恳请贵院依法维护原告合法权益,支持原告全部诉讼请求。


被告辩称


两被告共同答辩如下:


原告在本案提起的是垄断侵权纠纷,根据其起诉状及在庭审中的主张,原告诉称被告利用其在中国大陆移动互联网即时通信和社交软件与服务市场的市场支配地位,对原告实施了无正当理由“拒绝交易”和“差别待遇”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进而提出九项诉讼请求。原告对本案相关市场界定错误,且未能证明被告在相关市场中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以及实施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被告对原告涉案26个微信公众号采取封号措施是依据双方此前达成的《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协议》(下称“《服务协议》”)和《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下称“《运营规范》”)的明确规定,具有充分的正当理由,不构成反垄断法项下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一、原告应对被告实施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承担举证责任,如举证不能,应承担败诉的不利法律后果。


二、原告在本案中未经任何论证地将本案相关市场界定为中国大陆移动互联网即时通信和社交软件服务市场,完全偏离了原告在微信公众号上宣传推广其产品的需求,显然是错误的。(一)原被告双方争议行为所直接指向的“产品”,是微信软件所提供的公众号服务,因此本案纠纷涉及的产品是“微信公众号”而不是“微信”。原告在本案纠纷中的身份也显然不是想要使用微信聊天功能的普通微信用户,而是在微信公众平台注册运营微信公众号的主体。(二)原告在被告微信公众平台注册并运营涉案“微信公众号”主要是为了宣传、推广其数据精灵等产品。(三)本案中,能够满足原告产品宣传、推广主要需求的渠道如自办网站、微博、视频平台如优酷、搜索引擎服务平台、社交网站如QQ空间等应纳入本案相关商品市场。(四)从相关地域市场来看,鉴于原告在评价被告市场力量时已经实际将WeChat的用户数纳入计算范围,其已实质认可本案的相关地域市场是全球市场。


三、在相关市场界定错误的前提下,原告分析被告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缺乏最基本的前提。并且,原告也没有依据《反垄断法》的规定提供多方面的证据对被告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进行综合认定;其援引的“平均月度覆盖人数”等数据不是反垄断法项下认定市场份额的有效数据;并且时间过于久远,不能反映原告起诉时的市场竞争状况。因此,原告在本案中提出的相关证据及论证过程,均未能证明被告在相关市场内具有支配地位,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


四、在原告没有举证证明被告在相关市场具有支配地位的情况下,原告诉称被告实施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缺乏最基本的前提。并且,被告对涉案公众号实施的封号行为,具有充分的正当理由,完全没有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故原告诉称被告实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也是不成立的。


1、原告在涉案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行为与发送内容多次、反复违反了《服务协议》与《运营规范》的相关规定,并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被告对其采取封号等措施具有充分的合同依据。本案中,原告对于涉案26个公众号的运营行为以及在公众号上发布的内容严重违反了《运营规范》的多项规定。原告通过注册大量公众号反复向用户推送同样内容、发布色情内容、外挂工具与方法,核心目的在于通过病毒式营销手段吸引尽可能多的用户关注,以宣传、推广其“数据精灵”、“一键转发”等微信外挂软件。被告对涉案违规微信公众号此采取注销账号、删除数据的措施,具有充分的合同依据。


2.考虑到微信外挂软件会通过“一键转发朋友圈内容”、“一键添加好友”、“暴力刷粉”等功能迫使微信用户接受大量广告垃圾信息、大量好友添加申请等,会严重干扰用户正常使用微信软件。因此,被告通过封号措施制止原告继续通过其批量注册的微信公众号从事前述病毒式营销推广外挂软件的行为,有利于维护微信健康运营环境和保护广大微信用户的利益,具有正当的理由。


3.从行为的后果上看,构成滥用市场地位行为应当以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为要件,本案中被告对原告涉案违规微信公众号进行封号等处理没有排除、限制竞争的动机和效果。


4.从行为本身的构成要件上看,原告也未能举证证明被告的行为构成反垄断法项下的差别待遇与拒绝交易。(1)被告未实施任何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差别待遇的行为。原告使用相同的主体在微信公众平台注册大量公众号,反复、多次推送内容相同或近似的违规内容,主观恶意明显,被告对涉案公众号采取封号措施具有充分的正当理由。其次,在原告提交的证据5中,仅展示了公众号名称的搜索结果,并未进入各公众号展示其实际发送的内容,无法证明上述公众号发送的内容是否和原告涉案公众号发送内容近似,是否同原告一样存在注册多个公众号反复发送违规内容的情形,完全不能证明上述列举的公众号运营主体与原告构成“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再次,被告所运营的微信公众平台用户基数庞大,公众号运营主体每日发送海量信息,客观上确实难以做到对所有违规公众号都在第一时间完成相应的处理措施。被告与原告在本案之外产生的企业名称著作权纠纷、商标权纠纷、不正当侵权纠纷与本案无关。被告对原告采取上述法律行动,均是被告基于合法的权利基础,对原告涉嫌实施侵权行为所提起的正当维权行为,显然不构成反垄断法项下的拒绝交易行为。


5、原告在本案的九项诉讼请求,均无任何事实基础和法律依据,请求予以驳回。程序上,原告在起诉状中提出的多项诉讼请求的权利主体与权利基础超出原告以及涉案微信公众号的范围,原告对此并不具备起诉资格。对于原告的诉讼请求一、四、五、六、七,原告对于被告的行为给付内容依法仅能限于原告自身及其微信公众号,不得及于其他。原告诉讼请求二、三及诉讼请求八均无证据证明,请求贵院直接予以驳回。


举证质证


当事人围绕诉讼请求依法提交了证据,本院组织当事人进行了证据交换和质证。对当事人无异议的证据,本院予以确认并在卷佐证。


一、原告为证明其主张,提交证据如下:


(一)证明被告拥有相关市场的支配地位证据:


证据1:腾讯控股有限公司2014、2015、2016年年报(节录)(3份)。2014年的年报明确说到“于2014年年末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同比增长41%至5亿”。2015年的年报就“就微信及WeChat而言,月活跃账户于2015年年底达6.97亿,同比增长39%”。2016年年报记载“微信及WeChat月活跃账户达8.89亿,同比增长27.6%”。


证据2:《2015Q4中国移动社交通信季度报告》。该报告所采用数据由第三方咨询机构艾瑞咨询移动智能终端用户行为监测系统数据。报告首页对“行业定义”为“社交通信APP是向用户提供聊天通信以及社交平台功能的一类APP,代表性APP有微信、QQ、陌陌、来往、易信、line等。”原告庭审对该证据陈述时认为证据2可以证明本案所主张的相关市场就是移动互联网即时通信和社交软件服务市场,原因在于服务通过软件提供,服务与软件合为一体。


该报告提供了有关中国移动社交通讯行业的季度报告。报告记载2015年第四季度移动社交通信APP的平均月度覆盖人数达到60800.7万人,第四季度移动社交通信APP平均日均覆盖人数为37734.9万人。


该数据提供了微信、QQ、陌陌等移动互联网即时通信和社交软件的统计数据。其中,“第2015年第四季度”中,微信的平均月度覆盖人数是53527.0万人。其他移动社交通信APP的数据为:“陌陌”的平均月覆盖人数是5693.1万人,“旺信”的月度覆盖人数是2744.0万人,“易信”的月度覆盖人数是1441.8万人,“来往”的月度覆盖人数是883.4万人。微信的平均日均覆盖人数为28222.1万人,QQ为21821.1万人,陌陌1852.6万人,旺信575.8万人。


原告认为:用该统计表上的2015年第四季度微信的平均月度覆盖人数53527.0万人÷第四季度移动社交通信APP平均月度覆盖人数60800.7万人,约等于88%,可以证明本案涉及的微信产品在移动社交通信行业占有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报告显示,微信月度总有效使用时间是2606.4亿分钟,该行业第四季度平均月度总有效时间5069.6亿分钟,微信的人均使用有效时间超过50%。


(二)证明被告无理由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被告禁止原告使用合法取得的微信公众号。


证据3:属于原告所有的26个微信公众号被封号后无法在微信公众平台正常登录的信息截图,26个公众号已经全部被禁止使用。


证据4:原告部分微信公众号无法登录的操作过程录像,与证据3形成证据链证明原告的公众号无法登录的事实。


证据5:其他含有“模特”“群控”“一键转发”“推广服务平台”“数据精灵”、“爱加粉”“微商管家”“运营平台”等关键字微信公众号检索结果截图,证明与原告微信公众号名称和内容近似的微信公众号可以正常使用。


(三)其他证据:


证据6:被告《行政起诉书》、两份《民事起诉状》。


被告就原告取得的“微信”企业字号进行行政投诉,并提起反不正当竞争和商标、著作权侵权民事诉讼。


两被告对上述证据的质证意见如下:


证据1,真实性、合法性均认可,关联性不认可。原告自始未能准确界定相关市场,其基于界定错误的相关市场而展开的市场支配地位分析在本案中也没有任何证明力。且市场支配地位认定需要依据可靠的市场份额数据、被告是否具有控制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的能力、被告的财力和技术条件、其他经营者对被告的依赖程度、进入相关市场的难易程度等事实综合加以分析认定。原告仅以微信及WeChat的月活跃用户数,不能证明被告在相关市场具有支配地位。且除了被告之外,原告用以开展宣传、推广的百度、新浪微博、优酷等渠道亦具有大量活跃用户。


证据2,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均不认可。原告提供的该份证据未经公证,并且展示的内容也存在遮挡和不完整的现象,无法证明该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互联网环境下,用户普遍存在同时使用多款社交APP的情况,以覆盖人数作为统计市场份额的口径势必存在在各APP间大量重复统计的情况,不能作为有效的市场份额依据。


证据3,真实性、合法性认可,关联性不认可。该证据恰证明原告注册涉案微信公众号反复、多次实施违规行为,发送违规内容。被告严格依照《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协议》《微信公共平台运营规范》的相关规定对其采取封号、注销措施,具有充分的合同依据及正当理由。


证据4,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均不认可。


证据5,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均不认可。原告在该项证据中提供的是在微信公众号中进行关键词检索的结果,并不涉及公众号的具体情况和发送内容,从证据形式上看是不完整的;而且整个过程未经公证,该证据不具客观真实性。其次,该证据也与本案诉讼没有关联性。原告在该项证据中,没有证明被告对原告涉案公众号和其他公众号的处理具有“排除、限制竞争”的动机和效果。且原告仅仅提供了在名称上与涉案公众号近似的微信公众号,而未能进一步证明上述公众号的运营行为与发送内容是否与涉案公众号相同或近似,不能证明该证据所涉公众号的经营者与原告构成“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


证据6,真实性、合法性认可,关联性不认可。原告与被告在本案之外产生的企业名称侵权、著作权侵权、商标权侵权、不正当竞争纠纷,与被告对原告涉案26个公众号采取措施并无关联。被告就原告企业名称构成不正当竞争提起行政投诉并向法院提起诉讼,均是被告基于合法的权利基础,就原告所实施的侵权行为所依法提起的正当维权行动,不构成反垄断法项下的拒绝交易行为。


对原告提交的上述证据,本院评述如下:本院确认证据1-4的真实性,虽然被告否认证据2、证据4的真实性,但证据2系公开发表的数据,被告并未提出证据否定证据2作为公开发表证据的真实性;对于证据4,原告系结合证据3共同使用,虽然该证据系原告自行录制,但与证据3共同证明其申请的微信公众号不能再使用,且被告确认原告运营的26个公众号不能继续使用,故综合证据3以及被告的质证,本院确认证据4的真实性,但对于该四份证据的关联性,由于涉及本案的焦点问题,即对相关市场的界定,本院通过事实查明部分予以评述。对于证据5,由于系原告自行搜索,对于搜索的环境和搜索结果是否全面真实,没有其他证据佐证,对该证据的真实性不予认可。证据6的真实性本院予以确认,但本案系反垄断之诉,原告与被告在本案之外产生的其他商标及不正当竞争纠纷的诉讼文书,在证明本案是否构成垄断的事实上没有关联,但可以作为佐证原被告主张的其他事实的证据。


二、两被告为支持其抗辩,提交以下证据:


第一组证据,证明腾讯公司对涉案公众号采取封号措施具有明确的合同依据和正当理由。


证据1、(2016)深南证字第7178号公证书


证据2、(2016)深南证字第19141号公证书


两份公证书证明,两被告与包括原告在内申请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个人或单位均签订有《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协议》(下称“《服务协议》”)和《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下称“《运营规范》”),上述协议是腾讯公司作为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方,依据管理平台的需要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与用户订立的关于使用微信公众平台服务的协议。


证据3,(2016)深盐证字第3606号公证书,拟证明原告在其注册的“数据精灵分销平台”、“一键转发平台”、“一键转发开发团队”三个公众号发布涉及推荐、介绍使用“数据精灵”等接入微信系统的外挂软件的信息。原告发布包含上述软件的使用、安装方法、购买途径、功能介绍内容的信息构成了推荐、介绍使用外挂接入微信系统的行为,违反了《运营规范》3.1条等规定。


证据4,(2016)深盐证字第3607号公证书,证明原告在其注册的“推广服务平台”、“数据精灵服务平台”两个公众号发布大量推荐、介绍使用“数据精灵”等接入微信系统的外挂软件的图文信息,构成了《运营规范》3.1条等规定所禁止的介绍使用外挂软件接入微信系统的行为。


证据5、6:(2017)深前证字第017417号、第017418号公证书,证明原告在其注册的本案26个涉案微信公众号的发布内容和运营行为行为违反了《服务协议》和《运营规范》明确禁止的推荐、介绍使用外挂软件接入微信系统、刷粉、发布色情内容以及实施主体侵权的规定。


证据7:相关微信公众号封号依据资料,该份证据包括被告从微信后台调取的原告注册的“一键转发售后平台”等涉案微信公众号名片页,证明上述公众号系提供与“一键转发”相关的服务或推荐、介绍与上述服务相关的软件或方法,构成《运营规范》3.1条禁止的推荐、介绍使用外挂行为;原告注册的“商户支付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名片页,证明其名称与头像与被告运营的“微信支付”高度近似,涉嫌侵犯被告的知识产权;以及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原告在企业字号中使用“微信”字样侵犯被告商标权而下达的《责令整改通知书》。


证据8:(2017)深盐证字2530号公证书,证明原告开发的“数据精灵”软件系典型的外挂软件,篡改了正版微信的运行规则,实现了正版微信所不具备的功能。根据原告提供的“数据精灵”下载该软件并演示其功能的过程。


证据9:(2017)深盐证字2531号公证书,记载对原告自办“数据精灵”网站上宣传内容的展示,从原告自行宣传的内容可以证明原告开发的“数据精灵”等软件篡改微信的运行规则,构成互联网行业惯例中的外挂软件。原告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推荐、介绍使用该软件的内容,违反《服务协议》、《运营规范》的约定。


证据10:公安部门打击制造微信外挂软件的相关新闻网页截图,证明对于微信外挂行为属于国家机关打击的非法行为。


原告对第一组证据的质证意见如下:对证据1-6、证据8、9的真实性予以认可,证据7、证据10的真实性不予认可。证据5-6,原告确认在其微信号上发布过上述文章,但认为部分文章属于转载,链接属于转载文章自带的,原告没有主动公布链接。原告认为外挂软件行为没有严谨的科学的定义,被告单方认定的标准没有公信力,且原告公众号本身并无使用外挂软件。


证据8,原告认为通过该篇文章的链接到第三方“威锋源”的下载地址,并非链接到原告微信公众号或其他相关网站处。证据9,原告对真实性无异议,但合法性不予认可。原告认为公证书记载的公证日期是2017年3月,而原告公众号数据精灵在2016年4月已经被封禁。该份公证书系对被告控制之下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公证,不具有客观公正性。


对被告提交的第一组证据的证据1-9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本院予以确认。证据7虽然系被告从微信系统后台调取的页面截图,但根据原告提交的证据3的记录,包括了26个微信公众号登陆的页面截图,其中“商户支付服务平台”、“一键转发售后平台”(gh_f0d4445c4311)、“一键转发技术平台”(gh_42c3c4c6d475)、“一键转发免费服务平台”(gh_f2ea83bd3c20)、“一键转发加盟平台”等页面截图显示的微信公众号名称或字符编码、注册主体与被告提交的证据7对应的微信公众号的相关信息完全相同,能够证明该证据所列公众号确属于本案中因实施违规行为而被封号的公众号之列,故本院认可其真实性。对于证据10,仅系新闻报道,本院不否认新闻本身的真实性,可以看出外挂行为的危害,但对于判断本案原告涉案行为是否属于外挂行为,不具有直接证明作用。


第二组证据,拟证明原告对本案相关市场界定错误。


证据11:(2016)深盐证字第3605号公证书,该证据拟证明原告通过其自办的“数据精灵”网站对其开发的“数据精灵”软件进行推介,内容及文案与其微信公众号内容高度近似。通过网站公示的微信二维码以及公众号推送信息内的“阅读原文功能”也可以实现二者的交互访问。证明二者具有较高替代性,均可以满足原告宣传推广其产品的需求。


证据12:(2017)深前证字第017424号公证书,证明原告自办的网站也可以有效的实现原告宣传推广“数据精灵”、“一键转发”等软件与服务的需求,其宣传内容与其他渠道几乎完全一致,并可以相互间实现交互访问。应纳入本案的相关商品市场。


证据13:(2017)深前证字第017417号公证书(同证据5)


证据14:(2017)深前证字第017420号公证书,拟证明原告通过在微博上推送的宣传视频、文案等内容与其他渠道几乎完全一致,短时间内获得了20万粉丝关注与良好的宣传效果,也可实现原告宣传推广其产品的目的,与其他宣传渠道实现替代。


证据15:(2017)深前证字第017421号公证书,证明原告通过在优酷上推送了400多个宣传视频,获得60多万用户关注,并同步链接至微博、自办网站等渠道,实现内容同步。也可实现宣传推广其产品的目的,与其他宣传渠道实现替代。


证据16:(2017)深前证字第017423号公证书,其证明目的:被告通过在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上检索“数据精灵”等关键词,可以很便捷地进入原告运营的网站,与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搜索原告公众号的路径相似,也可实现原告宣传推广产品的目的。


证据17:(2017)深前证字第017422号公证书,证明目的:原告通过在QQ空间等SNS平台上推送视频、文案等内容,与公众号、官网其他渠道的宣传内容高度近似。也可实现宣传推广其产品的目的,与其他宣传渠道实现替代。


证据18: (2017)深前证字第017419号公证书及深圳图书馆盖章的报纸复印件,证明原告通过在传统纸媒及线下举办活动的方式推广数据精灵等软件和服务。


证据19:(2017)深前证字第018402号公证书,证明作为原告重要的宣传推广渠道,百度、微博、优酷等网站也拥有数亿的月活跃用户数。原告在相关市场界定错误的基础上,仅以微信月活跃用户数作为认定市场份额的口径并认定微信具有市场支配是错误的。


原告对上述证据的质证意见如下:


对证据11、12、14-19,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均予以确认。对证据13,质证意见与证据5相同。证据11-19与本案不具有相关性,被告认为相关市场是广告发布即发布推广产品,原告认为本案针对被告的具体行为是被告封禁我方在微信上申请注册的微信公众号,而被告提供的微信公众号的功能不仅是宣传推广的功能,微信公众号上还可以开微店,销售产品,所以被告用其中的一个功能(推广“数据精灵软件”和服务这一个功能)来代替被告封禁公众号的行为全部意义和后果,并且以此为理由把相关市场无限扩大到所有的推广宣传渠道,使相关市场的界定失去了最基本的意义,将相关市场的范围界定无限扩大。


对被告提交的第二组证据,本院认定如下:对证据11-19的真实性、合法性,本院予以确认。证据13与第一组证据5相同,本院在此不再赘述。对上述证据能否证明被告主张的相关市场的界定,本院在事实查明部分予以评述。


本院查明


本院经审理查明:


一、原告诉讼请求中提及的由原告运营的被封禁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及相关链接的事实


原被告均确认原告经营的26个微信公众号被采取了封号措施,包括运营平台等20个公众号、查询平台等2个公众号、1个商户支付平台公众号以及赢在人脉服务平台等3个公众号。


庭审中原告确认其申请运营的公众号中,尚有其他公众号可以正常使用。


(一)原告注册运营涉案微信公众号并发布宣传内容的事实。


(2016)深盐证字第3606号公证书记载,原告在其注册的“数据精灵分销平台”、“一键转发平台”、“一键转发开发团队”三个公众号发布大量信息:1.数据精灵分销平台的账号主体为:“深圳微信软件开发有限公司”,证明该公众号系由原告运营。2.原告在“数据精灵分销平台”公众号发布大量涉及推荐、介绍使用“数据精灵”等接入微信系统的外挂软件的信息,包括:(1)原告在“数据精灵”软件“购买须知”栏目中提及“数据精灵软件作为首款暴力自动加人软件”,构成较为明显的对具有外挂功能的软件的描述。(2)自2015年10月26日至2016年4月8日,原告在“数据精灵分销平台”中陆续发布了《苹果【免越狱转发】【越狱转发】UDID定制安全稳定(零售99元)》(附件五第10页)、《爱啪啪/爱加粉 一键转发朋友圈图文》(附件五第13页)、《11.11日我们公开接受<深圳都市报>独家报导,我们上报啦!!》(附件五第14页)、《数据精灵线下宣传活动》(附件五第17页)、《安卓版神器安装方法》(附件五第19页)、《数据精灵安装图文详解》(附件五第19页)、《微信广告强制弹出窗口广告软件,分享到QQ或微信中。微商营销推广神器》(附件五第20页)等大量图文信息。这些图文消息从标题上看直接涉及介绍“数据精灵”、“爱转多开”、“色子神器”等使用外挂接入微信系统的软件,其内容也是宣传介绍上述软件的使用、安装方法、购买信息以及相关宣传活动。3.“一键转发平台”、“一键转发开发团队”的账号主体为“深圳微信软件开发有限公司”,证明此二公众号系由原告运营。(附件六第3页、附件六第7页)4.原告在其运营的“一键转发平台”、“一键转发开发团队”公众号发布“【一键转发】至尊版功能介绍”,包括:“支持安卓任何版本手机;转发朋友圈小视频;转发朋友圈图片、文字…”等功能。从原告对上述功能的描述来看,使用“【一键转发】至尊版”软件接入微信系统,即可实现正版微信软件所不具备的“一键转发朋友圈小视频”等功能,属于典型的对外挂软件的功能描述,具有目前行业惯例中外挂软件的基本特征。原告发布包含上述功能介绍内容的信息构成了推荐、介绍使用外挂接入微信系统的行为,违反了《运营规范》3.1条等规定。


(2016)深盐证字第3607号公证书记载,原告在其注册的“推广服务平台”、“数据精灵服务平台”两个公众号发布大量违规信息:1.“推广服务平台”的账号主体为“深圳微信软件开发有限公司”,证明该公众号系由原告运营。(附件三第15页)。2、原告在“推广服务平台”公众号发布、传播大量与刷粉行为相关方法、工具的信息,包括:(1)原告在“推广服务平台”的功能介绍中提及:“免费加粉推广服务平台…最大微商营销加粉软件提供平台…使用超级爆粉人脉资源…粉丝加你加到爆!免费提供微商实用工具。一个让你躺着赚钱的神器软件”。上述内容证明该公众号旨在实现用户之间通过微信账号相互推广,并发布、传播与推广行为相关的方法、工具,实现免费加粉、快速爆粉等刷粉的目的。(2)原告在该公众号中发布的“常见问题”中包含“如何加粉、换群”的内容,并具体介绍其方法。(3)从2015年12月26日起,原告在其运营的“推广服务平台”公众号中发布《新手指南(如何疯狂精准加粉)》等大量图文信息。原告在“数据精灵服务平台”公众号发布大量涉及推广、介绍使用“数据精灵”等接入微信系统软件的信息,包括:1)原告在“数据精灵服务平台”中发布“数据精灵服务平台欢迎您”的信息,其中包含“全球独家震撼首发暴力智能化微信营销软件!只需手指轻轻一点,每日可坐收5000名粉丝。智能化一键操作快速!暴力!!有效!!”等内容。(2)原告在“数据精灵服务平台”公众号发布《数据精灵安装方法图文详解》图文信息,详细介绍了购买、下载、使用数据精灵软件的方法。根据其功能演示,数据精灵软件接入微信系统后,篡改了微信的运行规则,实现了正版微信软件所不允许的“好友群发”、“微群群发”等功能。


(2017)深前证字第017417号、017418号公证书记载,原告在“数据精灵服务平台”公众号发布大量涉及推广、介绍使用“数据精灵”等接入微信系统的外挂软件的信息,包括:1)原告在“数据精灵服务平台”中发布“数据精灵服务平台欢迎您”的信息,其中包含“全球独家震撼首发暴力智能化微信营销软件!只需手指轻轻一点,每日可坐收5000名粉丝。智能化一键操作快速!暴力!!有效!!”等内容。(2)原告在“数据精灵服务平台”公众号发布《数据精灵安装方法图文详解》图文信息,详细介绍了购买、下载、使用数据精灵软件的方法。根据其功能演示,可进入被告官网为www.shujuvip.com。附件第16页记载下载过程:附件第22页显示下载数据精灵服务平台进入微信公众号“DataSprirept”,附件第30-42页显示通过数据精灵软件接入微信系统后,实现了正版微信软件所不具有的“好友群发”、“微群群发”等功能。附件第43页显示通过微信链接http://shujuvip.com,附件第61页显示为深圳微信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原告注册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商户支付服务平台”、“一键转发售后平台”、“一键转发技术平台”、“一键转发免费服务平台”、“一键转发加盟平台”是否违反《运营规范》和《服务协议》的规定。


虽然被告提交的证据7系被告自行从后台服务器调取打印的页面,原告否认被告证据7的真实性。根据原告提交的证据3的记录,包括了26个微信公众号登陆的页面截图,例如“商户支付服务平台”(gh_e5b1d554237d)、“一键转发售后平台”(gh_f0d4445c4311)、“一键转发技术平台”(gh_42c3c4c6d475)、“一键转发免费服务平台”(gh_f2ea83bd3c20)、“一键转发加盟平台”(gh_4a57f7132aa8)对应的公众微信号名称、字符编码和注册主题与被告提交的证据7对应的微信号的字符编码完全相同。原告提交证据3打印页面显示,被注销的微信号为MBCPOS,注销的审核描述记载:经用户投诉且进行核实后确实存在冒名侵权违规行为;“一键转发售后平台”、“一键转发技术平台”、“一键转发免费服务平台”、“一键转发加盟平台”等显示为涉嫌使用外挂,违反《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3.1条规定,虽然证据7是被告自行从其控制的后台数据调取,但能够与原告提交的被封禁的公众号字符编码和名称完全相同,结合原被告均在庭审中确认证据3涉及的26个封禁公众号已经由被告封禁,以及被告提交的证据5封禁公众号的表格及理由,可以确认证据7的真实性。证据7显示被注销的微信号为“商户支付服务平台”MBCPOS的头像使用的是文字加图形,其中文字为“微信支付”字样。结合原告提交的证据3和被告提交的证据7可以证明“一键转发售后平台”因发布违反被告认为《运营规范》和《服务协议》的禁止规定被封号。


(二)通过原告网站发布与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相同的所示的方法与链接下载安装并使用“数据精灵”软件包的事实。


(2017)深盐证字2530号公证书记载了下载该软件并演示其功能的过程:原告在提供给用户的软件包中包含作者为“数据精灵团队”的“数据精灵”、“天下游”以及“信6.2.6”三个软件,并且该软件包的下载路径、输入链接、安装过程与(2016)深盐证字第3607号公证书记载的原告在“数据精灵服务平台”公众号发表的《数据精灵安装方法图文详解》文章所介绍的方法完全一致。公证书第98页显示输入该链接后会进入名为“数据精灵官方正版软件包”的下载页面,证明该链接是原告提供的“数据精灵软件”的下载链接。在下载前述三个软件后,在“数据精灵”软件中设置开启“一键转发(朋友圈)”(第156页)、“群发微信群” (第157页)、“暴力添加附近的人” (第171页)等功能,可在“微信6.2.6”软件中实现一键群发消息、一键添加附近的人等正版微信不具备的功能,并在交互界面出现“DS”图标等微信不具有的特征。这些功能均明显超越了正版微信软件所允许的功能范畴,系原告通过运行前述软件接入微信系统,篡改正版微信的运行规则而实现,具备行业惯例中外挂软件的基本特征。


(2017)深盐证字2531号公证书记载了使用公证处电脑进入http://shujuvip.com网站,该网站显示备案主体与版权所有者为原告。对原告自办“数据精灵”网站上宣传内容的展示:原告在其自办“数据精灵”网站的首页介绍,数据精灵软件具有“定点暴力加粉、公众号图文回复、关键词回复、一键点赞和评论、通讯录好友群发、微信群自动回复、定点摇一摇、微信群好友一键添加、微信群自动推广、多账号自由切换、通讯录好友群发、微信群群发、朋友圈内容一键群发”等十五大独家功能。原告还在该网站的“软件介绍”板块针对各项功能发布了文字介绍与操作演示视频。以“自动回复”功能为例,网站中对该功能的介绍为:“系统智能化识别微信×分钟(可自行设置)内的所有通讯录好友发起的对话聊天,将数据精灵APP内事先编辑好的广告语自动发送给×分钟(可自行设置)内向你发起对话的通讯录好友”。通过播放该功能的演示视频,可以了解“数据精灵”软件实现“自动回复”功能的基本操作原理是:运行“数据精灵”软件并在设置中开启“自动回复”功能选项,可接入微信系统并篡改微信系统的运行规则,从而实现被告开发的微信软件所不具备的“自动回复”功能。


二、被告主张对原告涉案26个涉案微信公众号实施封号具有合理依据的事实


(一)《服务协议》和《运营规范》是作为微信公众号运营方的被告与用户订立关于使用微信公众平台服务的相关协议。原告作为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服务协议》和《运营规范》的规定。


(二)原告申请开通微信公众号与被告签订的《服务协议》和《运营规范》,原告作为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服务协议》和《运营规范》的规定。


第一、《服务协议》与《运营规范》是原告与腾讯公司订立的关于接受微信公众平台服务的协议,原告在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行为与发布内容应当遵守《服务协议》与《运营规范》的约定。


《服务协议》是用户(包括注册、登录、使用微信公众账号的个人或组织)使用微信公众平台服务与腾讯公司所订立的协议。《运营规范》约定公众号运营者必须遵守《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协议》,以及《腾讯服务协议》、《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以及腾讯为此制定的专项规则等。


第二、《服务协议》、《运营规范》明确约定了禁止实施的行为类型。


《服务协议》5.1.2规定:用户不得利用微信公众帐号或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如下干扰微信公众平台正常运营,以及侵犯其他用户或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内容:5.1.2.1发布、传送、传播、储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内容;5.1.2.4发表、传送、传播骚扰信息、广告信息及垃圾信息或含有任何性或性暗示的内容;5.1.2.5其他违反法律法规、政策及公序良俗、社会公德或干扰微信公众平台正常运营和侵犯其他用户或第三方合法权益内容的信息。


5.2.【平台使用规范】规定:用户不得利用微信公众帐号或微信公众平台服务进行如下行为;强制、诱导其他用户关注账号、点击链接页面或分享信息的;未经腾讯书面许可利用其他微信公众帐号、微信帐号和任何功能,以及第三方运营平台进行推广或互相推广的;未经腾讯书面许可使用插件、外挂或通过其他第三方工具、运营平台或任何服务接入本服务和相关系统的;制作、发布与以上行为相关的方法、工具,或对此类方法、工具进行运营或传播,无论这些行为是否为商业目的;仿冒、混淆他人帐号昵称、头像、功能介绍或发布内容等,或冒充、利用他人名义的;


《运营规范》禁止的微信公众账号行为:3.1使用外挂行为未经腾讯书面许可使用或推荐、介绍使用插件、外挂或其他违规第三方工具、服务接入本服务和相关系统。3.2刷粉行为:3.2.1未经腾讯书面许可利用其他公众号、微信帐号和任何功能或第三方运营平台进行推广或互相推广的,包括但不限于:僵尸粉刷粉、公众帐号互相推广、普通微信帐号通过微信普通消息、附近的人打招呼、漂流瓶、摇一摇等任何形式推广公众帐号,以及利用第三方平台进行互推等。3.2.2本规范所指“推广形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链接,头像,二维码,纯文字等各种形式完成的推广行为。3.2.3制作、发布与以上行为相关的方法、工具,或对此类方法、工具进行运营或传播,无论这些行为是否出于商业目的,使用者帐号都将被处理。4.公众号发送内容规范中禁止的发布内容:包括但不限于4.2.条款规定的色情及色情擦边类违规内容。


第三、《服务协议》与《运营规范》明确约定,“微信”等商标及与此相关的商业标识的知识产权归腾讯所有。接受微信公众号服务的用户不得在账号名称、界面设计等输出内容中使用与腾讯公司已有知识产权相同或类似的内容,侵犯腾讯公司的知识产权,使相关公众误认其服务来源于腾讯或经过腾讯公司授权。原告对此完全知悉。


《服务协议》9.6规定:腾讯有权视具体情况中止或终止向存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的用户提供服务:界面、风格、功能、描述或使用者体验与微信或其服务平台类似,可能造成微信用户认为其所使用的功能或服务来源于腾讯或经腾讯授权的;


《运营规范》8.4 规定:非腾讯官方帐号,禁止在帐号名称、输出内容中出现与腾讯已有知识产权内容相同(如‘腾讯’、‘微信’、‘Tencent'、‘WeChat’ 、‘QQ’等)、相近似(例如,腾迅、tencet、wecha等)的字样,或者容易与目前已有腾讯产品设计主题、外观等相混淆的内容。8.5 任何误导和暗示腾讯公司是该帐号运营者,或者误导和暗示腾讯公司以任何形式表示认可其质量、服务或与其存在合作关系,而并非腾讯公司运营的公众帐号将会被拒绝。


第四、《服务协议》与《运营规范》明确约定了不同违规情节所对应的处理措施,在原告违反前述协议的相关规定及法律法规的情况下,腾讯公司一经发现,有权随时对原告采取冻结、注销账号、删除账号数据以及拒绝再向该主体提供服务等措施,由此产生的后果。


《服务协议》6.5如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本协议以及专项规则的规定,腾讯有权进行独立判断并随时限制、冻结或终止你对微信公众帐号的使用,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恢复使用。


8.3如果你停止使用本服务或服务被终止或取消,腾讯可以从服务器上永久地删除你的数据。在服务停止、终止或取消后,腾讯没有义务向你返还任何数据。11.1如果腾讯发现或收到他人投诉用户违反本协议约定的,腾讯有权不经通知随时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屏蔽,并视行为情节对违规帐号处以包括但不限于警告、删除部分或全部关注用户、限制或禁止使用部分或全部功能、帐号封禁直至注销的处罚,并公告处理结果。腾讯也有权依照本协议及专项规则的规定,拒绝再向该主体提供服务。


《运营规范》9.2对于涉嫌多次或经常编造、发布、转发、传播违法、违规信息内容的,或者涉嫌无正当理由频繁针对同一个或同一类型主体的合法权益进行不实或夸大的攻击或侵害的,或者已存在多项微信公众平台处理记录的公众号,微信公众平台有权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屏蔽,并视行为情节对违规帐号处以包括但不限于警告、删除部分或全部关注用户、限制或禁止使用部分或全部功能、帐号短期或永久封禁直至注销的处理,并有权拒绝再向该运营主体提供服务。


第五、腾讯公司不具有保证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行为或进行相应的处理的义务。《服务协议》9.4腾讯依据本协议约定获得处理违法违规内容或行为的权利,该权利不构成腾讯的义务或承诺,腾讯不能保证及时发现违法违规情形或进行相应处理。


(三)被告主张原告在诉讼请求中提出的26个被封禁的公众号违反了上述规定,被告封禁涉案的26个公众号具有合理性。


从前述事实显示,原告在其微信公众号“推广服务平台”、“数据精灵服务平台”原告发布这些信息目的亦是向用户推广其刷粉平台与工具,构成了《运营规范》3.1、3.2、《服务协议》第5条和第9条等规定所禁止的外挂、刷粉等误导行为。


原告在微信公众号中发布的文章以及链接包括介绍使用“数据精灵”等接入微信系统软件的信息,购买、下载、使用数据精灵软件的方法,篡改了微信系统的运行规则,突破软件著作权人对软件的管理权限和禁止行为,具有行业惯例中外挂软件的基本特征。被告认为,根据其提交的证据,原告被封禁的26个公众号发布的文章分别违反《服务协议》及《运营规范》的禁止性规定。《服务协议》及《运营规范》均是申请微信公众号时与用户订立的协议,已明确约定了使用微信公众平台服务的主体在微信公众号上的运营行为与发布内容应遵守的相关规定,并明确约定了违反上述规定的相应不利后果。微信公众平台对任何申请运营微信公众号的用户已告知,原告对此完全知悉。故被告主张对原告涉案微信公众号采取封禁措施具有充分的依据。


三、原告通过其他公众平台宣传其软件产品的事实


被告主张,原告在其自办、运营多个网站上,通过推广文案、视频等方式宣传推广其“数据精灵”、“微源码群控系统”、“一键转发”等软件与服务。并且,原告在这些网站宣传的产品与微信公众号中宣传的产品高度重合,且推广内容也高度一致。其通过网站公示的微信二维码,以及公众号推送信息内的“阅读原文功能”,也可以实现二者的交互访问。因此,原告对被封禁的微信公众号的需求主要在于宣传推广其产品。对前述,被告本案提交的证据如下:


(2017)深前证字第017424号公证书显示,原告自办的“微商宝官网”、“微源码微信群控系统官网”、“微源码营销手机”、“微源码营销手机官网”、“苹果免越狱一键转发官网”、“微信集控官网”、“微商管家官网”、“一键转发至尊官网”的网页展示。原告在上述网站发布的宣传文案与其在微信公众号等其他渠道上发布的宣传内容、文案高度一致,例如原告在“微源码群控系统”网站所展示的视频(第18页-第25页),与原告在优酷平台上发布的视频几乎完全一致(证据15第22页-第32页)。并且,原告在网站中预留了微信公众号、微博二维码等联系方式,可以实现不同渠道之间的交互访问(第71页-第73页)。并预留了微信和支付宝的支付二维码,用户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直接在该网站购买“数据精灵”软件。


(2017)深前证字第017417号公证书显示,原告在其注册的“运营平台”等涉案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官方】DS数据精灵功能详解(支持永久更新升级)暴力加粉时代来临》文章中展示的“数据精灵十大独家功能详解”推广文案,与其自办“数据精灵”网站功能介绍板块中关于“数据精灵十五大独家功能详解”等介绍文案高度近似;通过点击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的“阅读原文”,可链接到“数据精灵”网站。两个平台对于原告的需求具有可替代性,都能实现原告宣传推广其产品的需求。


(2017)深前证字第017420号公证书显示,在原告注册的名为“深圳微信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的新浪微博并作了机构认证,获得了20万粉丝关注。原告在该微博上推送的视频与文案,宣传“数据精灵”软件等产品。上述视频与原告在优酷上发布的视频相同步,宣传文案也与微信公众号、自办网站的文案内容近似。如原告在2016年11月25日发布的微博“数据精灵,全球独家震撼首发,暴力智能化微信营销软件!智能化一键操作快速!暴力!!有效!!”,与原告在“运营平台”公众号发布的宣传文案“2015最牛微信营销软件:全球独家震撼首发暴力智能化微信营销软件!…智能化一键操作快速!暴力!!有效!!”几乎完全一致。在原告于2016年11月25日发布的“数据精灵全球独家首发”微博中,点击“网页链接”,可进入原告自办“数据精灵”软件官网,实现交互访问。


(2017)深前证字第017421号公证书显示,原告注册并认证的名为“数据精灵团队“”的优酷自媒体,获得了60.2万粉丝的关注,截止2017年6月已发布近400则视频,其中大量视频是由原告自主录制的关于“数据精灵”软件等产品功能及操作方法的介绍;原告在优酷发布的视频同步链接至微博、自办网站等渠道,实现内容同步。如原告在2016年9月7日发布的《数据精灵官方宣传片》视频,与原告在数据精灵网站上发布的视频完全一致。


(2017)深前证字第017423号公证书记载,在百度检索“数据精灵”关键词,点击“数据精灵官网”的搜索结果,进入原告自办“数据精灵”网页;根据“数据精灵”网站友情链接提供的关键词,在百度搜索“爱加粉官网”、“微信一键转发”,可进入原告自办的“爱加粉官网”、“微信一键转发”网站;在搜狗搜索前述的关键词,也可得到同样的搜索结果,进入原告运营的网站(第55页-第64页)。


(2017)深前证字第017422号公证书记载,通过原告在“数据精灵官网”预留的QQ号为727774790 、在“微源码微信群控系统官网”预留的QQ号为787779586,通过原告预留的前述QQ号,可进入名为“数据精灵售前 已认证”、“群控系统开发商”的QQ空间;原告在其运营的QQ空间发布了大量宣传视频、文案等内容,与公众号、官网其他渠道的宣传内容高度近似。如原告于2016年4月25日在“群控系统开发商”QQ空间发布的文案“【UDID一键转发至尊】在线安装,无需等待!所有功能聚集一个微信就可以完成。功能介绍:一键点赞、一键评论、一键转发图文、一键转发链接、一键转发小视频、一键转发对话框小视频、一键分批群发、一键检测/删除僵尸粉”(第59页)与原告在“赢在人脉服务平台”公众号发布的宣传文案“在线安装,无需等待!;一键转发小视频、一键检测删除僵尸粉、一键点赞,评论…所有功能聚焦一个微信就可完成”几乎相同。


(2017)深前证字第017419号公证书显示原告通过在传统纸媒及线下举办活动的方式推广数据精灵等软件和服务。公证书记载原告在深圳都市报上发布《数据精灵官网助您轻松创业》的报道。并在其中提供了“数据精灵”网站网址以及“数据精灵服务平台”、“数据精灵分销平台”微信二维码;原告在“数据精灵”网站“关于我们”板块中,发布“11.11日我们公开接受深圳都市报独家专访”以及“数据精灵开发团队线下宣传互动”的链接。点击上述链接,可进入“数据精灵分销平台”发布的《11.11日我们公开接受《深圳都市报》独家报导,我们上报啦!!!》、《数据精灵线下宣传活动》的图文信息,其中包括纸质报纸上发布《数据精灵官网助您轻松创业》报道的截图,以及原告于2016年5月3日在深圳举行线下宣传活动,推广数据精灵产品的信息。《深圳都市报》纸质版刊登了《数据精灵官网助您轻松创业》报道,与原告自办网站、微信公众号内容实现同步。


四、关于被告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事实


(一)相关商品市场界定的陈述


在起诉状中,原告认为相关市场为被告在即时通信及软件服务市场具有支配地位;庭审中原告主张相关商品市场为“移动互联网的即时通讯和社交平台服务市场”。原告认为本案涉及的相关商品是对软件和服务的推广平台,表现为被告对微信软件的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功能的滥用。原告陈述其被封禁的26个微信公众号主要用于推广宣传和代理销售,即有销售产品的功能。26个公众号均属于认证公众号中的服务号,不仅可以开展发布信息和咨询的自媒体活动,具有自媒体的宣传推广功能,更是综合营销平台,并开展与产品服务、小程序有关的一整套营销活动,可以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


原告明确提交的证据《2015Q4中国移动社交通信季度报告》中涉及的社交平台的统计数据,QQ、陌陌、易信等即时聊天工具不具备宣传、推广及代理销售等微信公众号所具有的综合性平台服务。原告确认其中涉及的覆盖用户数不等同于公众订阅数,而是潜在的用户数。原告认为微信产品具有自然垄断属性,本身具有属性赋予的垄断地位。


被告认为,本案相关商品市场是能够实现软件等相关产品和服务宣传推广的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微信公众平台,还包括新浪微博、SNS社交网站、自办网页、视频网站以及传统纸媒等。


(二)相关地域市场的陈述


原告在起诉状中主张,本案相关地域市场为是中国大陆市场。被告认为本案相关地域市场为全球市场。并且,从原告在认定市场支配地位环节援引的数据来看,也是微信与Wechat合并用户数,即微信软件在全球范围的使用人数,证明其实质认可本案相关地域市场为全球市场


(三)被告主张作为原告宣传推广渠道的其他互联网平台,包括百度、微博、优酷等网站也拥有庞大的活跃用户数。


(2017)深前证字第018402号公证书记载,关于活跃用户的新闻报道:百度2016年移动搜索月活跃用户数达6.6亿人;2、2016年,微博月活跃用户数达3.13亿人;3、2016年,优酷土豆月覆盖用户达3.3亿。仅以活跃用户数不能证明被告在相关市场具有支配地位。


五、关于被告是否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构成垄断行为的事实


原告认为,被告作为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主体,对原告注册的26个涉案微信公众号实施封号,并针对原告的企业名称、数据精灵软件提起著作权、商标权侵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诉讼构成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交易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而大量与原告微信公众号名称相同或近似的公众号仍可以正常使用,被告构成没有正当理由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实施差别待遇。


原告确认除去本案被封禁的微信公众号,其运营的其他微信公众号仍然可以正常使用。


被告认为,原告在涉案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行为与发送内容违反了《服务协议》与《运营规范》的多项规定,被告对其实施封号具有充分的依据;原告在涉案公众号传播介绍接入微信系统的外挂软件、刷粉方法以及色情图片、视频,不当使用微信商标相近似的标识等行为,严重干扰微信用户正常使用,被告对其实施封号能够保护普通微信用户不被随意干扰,避免受误导,被告行为是保护微信运行环境,具有正当理由。


原告在起诉书中主张被告设置黑名单限制某些公司申请微信公众号以及对某些公司微信公众号支付申请限制行为以及要求同等对待所有在微信公众号宣传的企业的请求,对于两被告对被列入黑名单的公司以及限制支付申请的公司等具有区别对待的,原告均未提交证据证明。


另查明:原告的企业名称于2017年7月3日由深圳微信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变更为现名称。


以上事实,有腾讯控股有限公司2014、2015、2016年年报(节录)、《2015Q4中国移动社交通讯季度报告》、原告自行打印的被禁微信公众号、登录的操作过程录像、公证书、微信公众号封号依据资料以及庭审笔录在卷佐证。


本院认为


本院认为,本案系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纠纷,本案的争议焦点为:一、被告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二、被告封禁原告微信公众号的行为是否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三、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被告封禁原告微信公众号的行为是否具有正当理由;


争议焦点一、被告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一)本案相关市场的界定的一般方法。


任何竞争行为均发生在一定的市场范围内。界定相关市场就是明确经营者竞争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