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0160652
010-52852558
| |EN
首页 > 实务探讨 > 行政机关 > 专利
  • 13910160652
  • ciplawyer@163.com

理解发明与准确检索之间的辩证关系

日期:2020-10-13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作者:王旭涛 浏览量:
字号:

作者| 王旭涛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材料工程发明审查部


我国《专利审查指南(2010版)》第二部分第八章第4.2节中指出,“审查员在开始实质审查后,首先要仔细阅读申请文件,力求准确地理解发明”。准确理解发明有助于高效、准确地进行检索以及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是保证审查质量、提高审查效率的关键。然而,在审查实践中,由于审查员现有技术知识储备的有限性,以及专利申请所涉及技术方案的日益复杂性,审查员有时并不会在一开始就对发明技术方案有准确把握,也就难以在开始审查时就能合理站位本领域技术人员来准确理解发明,进而难以有效地开展检索。


如何准确地理解发明,在审查实践中有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理解发明的过程通常更多是关注发明本身,从各个层面和维度进行理解。例如,从技术方案层面和构思贡献层面对发明进行挖掘来帮助理解发明,往往缺少从现有技术整体出发以不同视角来审视发明,有时容易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窘境。从表面上看,似乎陷入了理解发明与检索之间关系的逻辑悖论,因为只有准确理解发明才能有效检索,如果无法有效检索又谈何从现有技术整体来准确理解发明。本文从该问题出发,结合实际案例,以辩证思维来阐述理解发明与准确检索之间的关系。


理解发明与准确检索的辩证关系


检索的实际过程应从初步理解发明到初步检索现有技术,再到深入理解、进一步检索,这是一个理解和检索不断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发明和现有技术的理解,不断修正可能存在偏差甚至错误的初步理解以及可能不够准确、不够全面的初步检索,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发明构思、准确理解发明,从而合理站位本领域技术人员,做出正确的审查结论。这也符合“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思辨逻辑。欧洲专利局审查专家提出的一种检索策略“在迭代中构建检索:自适应检索策略”,特别重视用中间检索结果评估检索质量,在中间结果的基础上来改变检索策略,实际上也体现了上述辩证关系。


理解上述逻辑关系对合理站位本领域技术人员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在检索和审查中准确理解发明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通常包括还原发明过程、体会智慧贡献、解读权利要求、确定保护范围等。但是,准确实现这些过程的前提是审查员能够合理站位本领域技术人员,而站位本领域技术人员则必须要依靠对现有技术的掌握和理解。审查员必须依靠对发明的初步理解和对现有技术的初步检索使自己朝着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标准要求不断趋近。换言之,在不断逼近“真相”的动态逻辑过程中,能够有助于审查员合理站位本领域技术人员,从而得出正确的审查结论。


下面,笔者通过一件实际案例,来具体理解和体会在检索和审查实践中理解发明和检索策略之间的动态辩证关系。


案情介绍


该案例涉及一种杂化介孔硅胶,其主要是在介孔硅胶的内部孔道中负载普鲁士蓝和/或其类似物纳米粒子,所述类似物可以是亚铁氰化铜钾、亚铁氰化锌钾、亚铁氰化钴钾或亚铁氰化镍钾。


根据专利申请说明书记载的内容,该杂化介孔硅胶用于盐湖卤水中Rb+、Cs+的吸附提取。背景技术具体指出,普鲁士蓝及其类似物在上述吸附提取过程中,其固体表面易发生溶胶化,造成吸附量下降,因此普鲁士蓝及其类似物不适合单纯用作吸附材料,很多研究将普鲁士蓝及其类似物负载到不同的材料上以提高其稳定性,目前使用的载体主要有高分子树脂、金属有机框架(MOF)化合物及石墨烯等材料,但这些吸附材料普遍存在合成复杂或洗脱困难等问题。该申请宣称,发现与上述负载材料相比,硅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负载能力,可以作为一种理想基材,并指出虽然有期刊文献报导了将普鲁士蓝负载在多孔硅胶中,但是由于不能利用硅胶的内部孔道,导致普鲁士蓝堆积在硅胶表面,使其吸附量很低。因此,该申请的技术方案主要在介孔硅胶的孔道内部负载普鲁士蓝和/或其类似物纳米粒子。


初步理解发明及初步检索


在阅读完申请的技术方案和背景技术后,从表面上看似乎对该申请的理解已经基本清楚,简言之,就是将载普鲁士蓝和/或其类似物纳米粒子负载在介孔硅胶的内部孔道中。在此基础上,确定检索要素并构建如下检索式,在中文库中进行检索。


(1)(硅胶or二氧化硅or SiO2)and(介孔or中孔or孔道)


(2)普鲁士蓝or亚铁氰化铜钾or亚铁氰化锌钾or亚铁氰化钴钾or亚铁氰化镍钾


(3)铷or铯or Rb or Cs or放射性


将上述检索式的结果进行逻辑组合,并未得到直接相关的结果,如果止步于此,可能就会存在漏检情形。


在深入理解发明及进一步检索、对检索到的专利文献进行分析后,得到两个重要相关信息:第一个信息是普鲁士蓝吸附Rb+、Cs+的机理。普鲁士蓝为亚铁氰化铁钾,与其它亚铁氰化物的吸附机理相同。因此,对普鲁士蓝类似物的理解不应当局限于申请说明书中提及的具体种类,而应该根据所述吸附机理,将其扩展到亚铁氰化物;第二个信息是,本领域知晓当选择多孔载体例如介孔SiO2作为催化剂或吸附剂载体时,尽可能使负载组分进入到介孔SiO2的孔道中,如何使负载组分进入到孔道中与制备方法密切关联。因此,在检索结果的筛选中,除了直接关注“孔道”结构外,还需要特别注意所记载的负载方法。


在上述初步检索获得的信息的基础上,再对检索策略进行调整。首先,将普鲁士蓝和/或其类似物纳米粒子这些检索要素扩展到关键词“亚铁氰化”,并且在检索中不再使用介孔、中孔、孔道之类的关键词。因为可能存在这样的文献,即虽然其没有公开负载组分可位于二氧化硅孔道内,但是从其制备方法看,被负载组分实际上可以位于二氧化硅孔道内,即隐含公开了在孔道中负载相关组分。


在确定上述检索思路后,进行重新检索,得到了一篇专利文献,该文献公开了以小球硅胶为载体的亚铁氰化锆钾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负载无定型二氧化锆的小球硅胶:将小球硅胶加入氧氯化锆溶液水中,加热回流,过滤、洗涤;(2)制备负载亚铁氰化锆钾的小球硅胶:将步骤(1)中所得的负载无定型二氧化锆的小球硅胶浸泡在亚铁氰化钾的盐酸溶液中,搅拌反应,过滤、洗涤即得产品。


仅仅从上述制备方法难以看出产品的具体结构,因为上述方法仅公开的是具体操作步骤,未公开活性组分负载位置这样的结构。说明书中详细描述了制备方法的机理。在第一步,随着氧氯化锆的水解,进入硅胶孔道内的氧氯化锆在孔道内形成一层均匀的ZrO2薄膜,该薄膜通过较为牢固的Si-O-Zr共价键结合在硅胶载体上;在第二步,该薄膜的Zr与亚铁氰化钾反应得到亚铁氰化锆钾,从而将亚铁氰化锆钾牢固地固定在硅胶载体的孔道内。该文献还公开了硅胶的孔道尺寸为2至15nm,因此可以确定在其内形成的亚铁氰化锆钾颗粒也应该基本在所述范围内,属于纳米颗粒。另外,由前文吸附机理分析可知,亚铁氰化锆钾也应当属于普鲁士蓝类似物。因此,该文献可用于评述案例1技术方案的新颖性。


从上述对案例的理解和检索过程来看,通过初步检索,认识到直接通过结构特征进行检索可能存在漏检,检索的关键在于制备方法的比对,因此采取大范围筛选的策略,摒弃了最开始所期望的通过多个检索要素的组合在较小范围内快速获得有效检索结果的想法。同时,基于对吸附反应机理的理解,及时将申请中的技术特征普鲁士蓝类似物合理地扩展到亚铁氰化物。


在审查实践中,初步理解发明时,更多是停留在所谓“看表面”层面,难以一下子就“达实质”。要想深入理解发明,往往需要理解和检索不断反复的过程来实现。通过不断渐进地理解和检索,分析中间结果,加深发明理解,及时调整检索策略,从而可以提高检索效率,避免可能的漏检。实际上,在上述理解和检索的反复过程中,往往也是对相关技术的发展沿革认识逐渐清晰的“绘制地图”过程,从而对于积累技术知识、把握发明实质、充分说理有很大帮助,例如在审查中有助于合理选取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即发明起点,有助于充分阐述技术改进动机和改进思路,从而有助于得出正确审查结论。


小结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在审查实践中,检索与理解发明之间并不存在机械的先后关系,而是一种动态关系,通过检索不断获得现有技术,将现有技术与发明进行对比,在这种对比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发明的理解,进而调整检索策略,获得更为准确的现有技术,再与发明进行对比,如此不断反复。这种检索和理解发明的过程,也有助于审查员更加合理站位本领域技术人员,做出正确的审查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