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0160652
010-52852558
| |EN
首页 > 知产速递 > 专 利
  • 13910160652
  • ciplawyer@163.com

知识产权红色印记 | 中国专利 永利中国 ——“侯氏碱法”获颁新中国第一号发明证书

日期:2021-06-24 来源:知产北京 作者:胡婧 浏览量:
字号:

 

中国专利 永利中国
——“侯氏碱法”获颁新中国第一号发明证书


“现代工业的基础是化学工业,化学工业的基础是“三酸两碱”(硝酸、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几乎所有的化工工作都离不开“三酸两碱”这几种基本化工原料的参与。


上世纪初,中国刚刚起步的近现代工业步履维艰,迫切需要摆脱进口依赖,形成自己的化工原料生产能力。一批追求实业救国的仁人志士,为中国化工事业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1.jpg


被誉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的范旭东先生于1918年在天津创立永利制碱公司,并于1919年在塘沽建成中国最早的制碱厂——永利碱厂,聘请留美归国的侯德榜出任总工程师,开始了“以盐制碱”的艰辛探索。1926年,永利碱厂生产的碳酸钠含量达到99%以上的“红三角”牌纯碱荣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一举打破外国对制碱技术长达七十余年的垄断,开始掌握中国纯碱市场的主动权,并相继打入日本和南洋市场。


2.jpg


仅仅能制造纯碱是不够的。1934年,永利公司为“再展化工一翼”生产化肥,决定在南京创办当时亚洲最大的化工厂,兼产合成氨、硝酸、硫酸、硫酸铵的永利铔厂(“铔”为化学元素“铵”的旧译),由侯德榜出任首任厂长。1937年1月建成后,硫酸铵、硝酸相继顺利投产,生产出了中国制造的第一袋化肥、第一包催化剂。当年七月,抗战军兴,永利铔厂又转产硝酸铵炸药,支援前线。


与此同时,范旭东、侯德榜组织永利碱厂和永利铔厂技术人员撤退,抢运关键设备和图纸资料向大后方内迁。1938年在四川乐山五通桥重建永利化工基地,史称“永利川厂”。为纪念已被日寇占领的中国化工发祥地塘沽,永利川厂的厂址被改名为“新塘沽”,以志“燕云在望,光复之志不忘”。


制碱的主要原料是食盐,而远离海岸线的内陆四川都是井盐,抽取的盐卤产量低、浓度稀、成本高。侯德榜决定放弃原料转化率低的索尔维制碱法,远赴德国购买更为先进的察氨法制碱专利。但与日本早有勾结的纳粹德国开出了一个丧权辱国的合同条款“将来使用其专利产品,不准在东北三省出售”,这等于是在否定中国对东北三省的主权。侯德榜愤怒了!当即中止谈判,毅然回国,决心自力更生发明更为先进的制碱方法。


500多次试验、2000多份样品,点燃了侯德榜的天才之火,将原料转化率低的索尔维制碱法与合成氨法相结合,既可以克服索尔维制碱法浪费食盐中的氯和石灰中的钙的缺点,使纯碱成本降低40%,还可以同时生产氯化铵化肥,一举两得,所以这种制碱方法也被称为“双产品法”。1943年,该法完成半工业装置实验,轰动世界:同年6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侯德榜荣誉科学博士;12月,侯德榜被选为英国皇家化学工业学会名誉会员;中国化学工程师学会一致同意将这一新的联合制碱法命名为“侯氏碱法”,直到今天这依然是世界上先进的制碱技术。遗憾的是,政局腐败、社会混乱的旧中国没有能力继续实现“侯氏碱法”的工业化。


越是先进的技术就越需要安定有序、奋发图强的社会环境来实现其有效应用,“侯氏碱法”也只有在新中国才能发挥出其巨大的科技和经济效能。1953年,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甫一成立,就在7月1日党的生日这一天将新中国第一号发明证书颁发给“侯氏碱法”,诚可谓实至名归。


3.jpg


我们常说,所谓“专利”制度,就是给天才之火浇上利益之油。但是,无论从永利前后三厂的变迁之路,还是“侯氏碱法”的研制之艰,我们发现还有一种“利益之油”的“利益”是利国利民的“天下之利”。


永利碱厂、永利铔厂、永利川厂,一路开拓创新,永为利国利民。无愧于新中国一号发明,中国专利,永利中国!


    相关文章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