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0160652
010-52852558
| |EN
首页 > 实务探讨 > 学者 > 专利
  • 13910160652
  • ciplawyer@163.com

唐恒:挖掘专利潜能,实现“双碳”目标

日期:2023-06-25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作者:唐恒 江苏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 浏览量:
字号: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中要求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等内容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进一步明确了方向。绿色低碳专利是支撑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赋能“双碳”目标的重要载体、关键评判指标和重要工具。立足我国国情充分挖掘绿色低碳专利潜能,对于掌握绿色发展主动权,激发“双碳”工作能动性尤为重要。


专利信息分析与利用是获取高价值情报的重要手段。绿色低碳专利数据的国际横向对比,能够有效探明不同国家在技术储备与技术研发侧重点方面的差异,剖析出具有价值的绿色低碳技术科学发展路径。对于我国绿色低碳关键技术领域和亮点技术领域的判别,应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技术演变的内在逻辑及技术功效的彼此协同来进行综合分析。为此,基于相应技术分支的国内外绿色低碳专利数据的分析,可以判断我国绿色低碳关键和亮点技术领域的技术发展阶段与国际的差异或发展程度的不足。


根据绿色低碳技术专利分类体系分析可见,中国成为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带动力量。国家知识产权局2022年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1年,全球绿色低碳专利授权量累计47.1万件,其中,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16.0万件,占34.0%。中美成为全球绿色低碳专利布局最大目标市场。2016年至2021年,中美日欧韩五局绿色低碳专利申请公开量依次排名前五位,合计占全球总量的75.2%,其中中国为37.9万件,占41.2%,美国为10.4万件,占11.3%。中国绿色低碳专利海外布局仍显薄弱,与美日欧存在一定差距。从绿色低碳技术多方专利族数量来看,中国申请人为0.6万项,不到欧洲的1/5、日本的1/4和美国的1/3。这跟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国情有关,也表明在不少领域我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我国大部分绿色低碳技术分支的专利分布都来自沿海经济发达省市,然而以能源及高耗能产业为主导的省市,专利申请远低于沿海经济发达省市。高校、科研机构和国企尤其是大型央企为我国绿色低碳创新的主力军,而作为绿色低碳技术主要需求方的能源类及高能耗工业企业,却普遍创新能力偏低。绿色低碳技术产出方与技术需求方之间存在实质上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技术需求方与技术产出方的错位,也成为了绿色低碳专利转化实施效率偏低的重要原因。


总体而言,我国绿色低碳技术专利创造保持活跃发展态势,尤其是在减碳领域从数量到增长趋势都体现出明显优势。但是,在绿色低碳相关新兴领域,我国的创新产出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且我国还存在突出的区域错位与信息不对称问题,绿色低碳专利创造主体以长三角、大湾区和京津冀等发达地区为主,而低碳技术的需求重点区域创新能力不足,直接导致我国绿色低碳成果的转化和实施效率不足。同时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专利布局情况普遍很低,与我国在该地区的绿色低碳合作及项目投资情况并不匹配,由此也制约了中国绿色产业国际投资和绿色技术国际输出。


为此,笔者对绿色低碳专利赋能“双碳”目标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应加强针对我国国情的绿色低碳技术专利产出,应当认清减碳、零碳和负碳三大技术领域的发展阶段不同和发展趋势差异:减碳领域应更多聚焦我国工业领域实际需求,围绕技术改造与技术升级需求形成创新产出;零碳领域应重点关注各平行技术分支的演变趋势,以及聚焦不同技术分支之间功效的协同与竞合关联性,探索潜在有可能形成后发优势的颠覆性创新方向;负碳领域则应重点以技术成果的成本和效率为目标开展创新和示范探索。


其次,应加强关键领域绿色低碳专利技术的推广,加快绿色低碳专利数据库建设,推动与市场导向的绿色创新技术体系更好地对接;开展国内外绿色低碳专利统计监测分析,加强关键技术领域专利数据与经济、能源和产业等数据的关联性;推动不同区域间绿色低碳技术需求与技术创新之间的信息互通,为关键技术领域绿色科技创新提供高质量的绿色低碳科技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技术推广及产业孵化等信息服务。


再次,应加强绿色低碳专利国际化服务与合作。优化绿色低碳专利转让的国际生态,促进我国绿色专利技术的转化运用及后续研发。应加强绿色专利方面的国际协调合作,积极与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国外研究机构开展绿色技术合作研究。同时,应重点挖掘可再生能源、储能及电网相关技术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中的巨大需求潜力,尤其针对我国已经实质性推进的项目投资和建设,重点分析技术输出及相关技术专利布局情况,开展针对性服务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