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0160652
010-52852558
| |EN
首页 > 反垄断 > 综合
  • 13910160652
  • ciplawyer@163.com

2022年反垄断立法规划:修订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垄断协议相关规定等

日期:2022-01-26 来源:国家市场监管总局 作者: 浏览量:
字号: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以市场监管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在全国市场监管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2021年12月30日)

张  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1年工作,深入分析把握形势,部署2022年重点工作。国务院领导同志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王勇国务委员出席了上午的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我们要深入学习、抓好贯彻落实。刚才,世宏同志宣读了“全国市场监管卫士”表彰决定,我代表总局党组向大家表示热烈祝贺和由衷敬意。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21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一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市场监管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听取专题汇报,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亲自推动市场监管重大基础制度建设。李克强总理再次到总局视察,对我们坚持不懈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亿万市场主体蓬勃发展给予高度肯定。韩正副总理到总局调研并对食品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王勇国务委员对各项工作给予有力指导。全系统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把握市场监管发展规律,加强基础性制度供给。


一是适应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要求,推动修订《反垄断法》,第一次对反垄断基础法律全面完善;报请中央深改委审议并由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的意见》,第一次形成公平竞争顶层设计政策框架;报请国务院出台《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一次全面统一各类市场主体登记制度;联合发展改革委制定实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


二是适应市场监管新征程需要,根据中央部署编制《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报请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计量发展规划》和《关于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引领市场监管事业跬步致远明确了目标任务。


三是顺应线上市场发展趋势,制定《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禁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互联网平台分类分级指南》《互联网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指南》,为塑造竞争有序的线上线下市场生态、为各类市场主体和消费者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丰富和充实了规范性制度保障。


(二)聚焦市场主体共性诉求,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


一是聚焦市场主体规范便利、透明、可预期的制度需求,报请中央深改委和国务院审议、印发“证照分离”改革方案,由国办、总局、司法部共同牵头,全面推进准营制度改革;依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制定《法治市场监管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制修订规章14件,编制《市场监管权责清单》和《综合执法事项清单》。


二是聚焦市场主体降本减负需求,加强对市场主体运行状况和政策诉求的研究,报请国务院批准建立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持续汇聚各类政策资源;深入推进涉企收费规范治理,退还企业54.5亿元,有力推动国家惠企政策落实;积极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促进重点行业保供稳价。


三是聚焦市场主体创新需求,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持续提升知识产权审查质效,高价值专利审查周期压减至13.4个月,商标注册审查周期稳定在4个月,开展非正常专利申请和商标恶意抢注专项整治,加强商业秘密保护,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了良好创新环境。


四是聚焦发挥市场主体信用制度规范市场秩序的基础性作用,报请国务院批准《关于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的意见》,总局印发《加强重点领域信用监管的实施意见》《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规定》《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推动构建信用导向的营商环境。


五是聚焦市场主体技术帮扶需求,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推动近千家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开展质量技术“一站式”服务、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深入实施“同线同标同质”,出台质量体系支撑民营企业提质增效一系列政策措施。北京、上海、浙江、湖北、湖南、海南等地扩大告知承诺范围、优化准营制度,河北、辽宁、吉林、安徽建立省级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协调机制,云南省市场监管局承担省政府促进市场主体倍增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山西成立市场主体发展服务处,河南企业开办服务的做法被国务院办公厅推广。全系统驰而不息、纵深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巩固、深化、释放改革红利,有力推动我国市场主体历史性跃上1.5亿户、个体工商户达到1亿户的新台阶,企业活跃度保持在70%左右,千人企业户数达到33户。市场主体的蓬勃发展,成为促发展稳就业保民生最重要的雄厚根基,为经济行稳致远储备了最可贵、最可靠、最可预期的战略资源。登记准入制度的改革,成为广大市场主体和社会最认可、最有获得感、最具变革意义的改革之一。李克强总理视察总局时,对市场监管部门培育市场主体的成效和深远作用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提出更高期望。


(三)有力有序推进公平竞争治理,推动竞争生态持续改善。


我们深刻把握中央战略意图,强化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查处垄断案件161件、不正当竞争案件7818件,审结经营者集中案件703件,推动公平竞争秩序稳步向好、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取得重要成效。


一是坚决治理竞争失序突出问题,积极推动制定长期以来想健全和完善的法律法规、形成管长远的制度安排,积极稳妥逐步解决了平台“二选一”等一些长期以来未及解决的问题,积极稳妥有力有序依法查办一批大案要案,立规矩、儆效尤,有力促进了全社会公平竞争法治意识,有力强化了企业合规意识,有力保护了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二是统筹监管规范和支持发展,选准“切入点”、把握时度效,有序平稳推进重大执法活动,更好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综合运用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价格监管、广告监管等各类法律法规,综合运用规则引导、行政指导、约谈警示、跟进执法、附条件批准等梯次工具,更好实现了维护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和保护创新、维护消费者权益、社会公共利益的综合效果。


三是统筹线上线下竞争监管、统筹规制市场垄断和行政性垄断,依法查处医药、建材等重点领域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件,修订《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优化公平竞争审查机制,纠正各类政策文件1500余件,查处滥用行政权力案件45件。各地普遍重视加强竞争监管,北京、浙江、上海、广东、四川专门出台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浙江上线“公平在线”,江苏、山东、安徽等地积极参与重大案件查处,广东组建粤港澳大湾区竞争政策委员会,天津、云南、甘肃加大典型垄断案件查办力度。


四是统筹行业监管和综合监管,加强和宣传、网信、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金融、教育、交通运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协同配合,更好形成市场准入、行业监管、国家安全审查和竞争监管联动机制,推动提升协同监管合力。充实竞争监管力量,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新设竞争政策与大数据中心,建设全国网络交易监管平台,加强队伍和技术支撑。在四川省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第七届金砖国家国际竞争大会。

(四)深入贯彻“四个最严”要求,坚决守住食品药品等安全底线。


一是推动食品安全稳中向好。国务院食安委组织深入推进“十大攻坚行动”,健全责任约谈、风险会商机制,加强校园食品安全亮牌督办。完成四级抽检690万批次,更好发挥隐患排查作用。开展乳制品、肉制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集中曝光大型连锁经营企业违法问题,完成婴配企业体系检查三年全覆盖。有效运用“铁拳”震慑,从严打击食品领域违法行为。升级打造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建立食品安全信用公示专区,升级特殊食品监管平台。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强化“党政同责”属地责任,各地建立《省级党政领导食品安全责任清单》,福建将“食品放心工程”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云南推动《省食品安全条例》地方立法。


二是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显著增强。批准4个新冠病毒疫苗附条件上市,严格生产流通全过程监管,有力保障28亿剂次疫苗接种安全有序,有力保障了我国疫情防控大局。综合运用监督抽检、飞行检查、监督评价等手段,全面加强“两品一械”全生命周期监管。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推动38个创新药品、34个创新医疗器械加快上市。累计429个品种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有力促进药品质量提升。


三是特种设备安全治理不断深化。共检查单位79.8万家,发现隐患28.9万个,下发安全监察指令书10.9万份,封停设备2.1万台(套)。山东建设全省特种设备智慧监管一体化平台,江苏建成气瓶安全可追溯信息化监管体系,重庆、福建大幅提升长输管道和燃气管道检验率。经过重点整治,全国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10.5%,死亡人数减少13.5%,未发生重特大事故。


四是工业产品监管持续加强。印发《全国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2021年版)》,对33.5万批次产品和21类网售产品开展国家监督抽查。深入推进电线电缆、水泥、危险化学品等专项整治,持续开展“护苗助老”关爱行动,组织河北、湖南等8个省份开展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实施缺陷汽车召回850万辆、消费品召回660万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深入开展监管护棉行动、促进棉花产业提质增效。一年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为坚守安全底线付出极其艰辛的努力,北京、河北、湖南等地以极端负责的精神,有力保障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焰火燃放万无一失,全力做好冬奥会食品安全等保障工作,总局组织有关地方驰援河南灾区、高效恢复电梯运行,体现了主动担当、服务大局的良好作风。


(五)突出民生重点加强综合执法,有力维护群众利益。


一是“铁拳”行动形成声势。共查处案件9.4万件,公布159批典型案例。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强化上下联动、跨区协作,执法力量“握指成拳”;聚焦群众深恶痛绝的违法行为,重拳出击,严惩重处;推动权威媒体持续报道,公布第一批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以案普法、扩大震慑,实现良好社会效果。


二是持续净化市场环境。共查处各类案件93.5万件,有力遏制非法医美广告、直销虚假宣传、非法传销、侵权假冒等乱象。把握敏感时点,精心组织违法营销集中整治,保障庆祝建党100周年严肃庄重氛围。加强农村食品专项整治和防疫产品专项监管,巩固深化市场监管领域“扫黑除恶”成果,扎实推进“长江禁捕打非断链”、粮食购销领域专项整治。疫情散发地区的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履职,加强民生商品价格监管和市场保供,坚决落实党委政府交办的“人防”“物防”相关任务,有力服务地方疫情防控大局。


三是扎实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全国放心消费示范城市创建,优化完善消费维权机制,推进12315与12345协同共享,处理投诉案件773.8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9.1亿元。持续推动落实“线下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承诺”,修订家用汽车“三包”规定。江西、陕西、贵州强化投诉举报处置机制,全国各级消协组织开展了深入细致的消保维权工作。


(六)深入推进质量提升,有效服务质量变革。


一是质量治理进一步深化。联合24个部门加快编制《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对建设质量强国作出系统规划和战略部署。成功举办中国质量(杭州)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亲致贺信,各方高度重视、浙江省大力支持,大会办出了“高规格、高标准、高质量、高热度”的特点。精心组织中国质量奖评选表彰,首次将获奖单位扩大到中小民营和外资企业,首次搭建主流媒体参与的获奖经验推广平台,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形成更为主动的质量意识。完成年度省级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内蒙古、黑龙江、广西、西藏、青海、宁夏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深入推进质量提升,有力服务地方特色经济发展。


二是质量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对接国家战略和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牵头制定《建立健全“双碳”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筹建8家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3家国家质检中心。累计建成国家计量基准185项,研制批准国家标准物质1.3万余项,获得国际承认的校准与测量能力国际排名升至第2位。批准发布国家标准2118项,自我声明公开团体标准1.05万项、企业标准40余万项,国际采标820项,企业标准“领跑者”达到778家,我国标准供给更加丰富、结构更加优化、更加聚焦社会需求。加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市场监管,查处违规认证机构45家、出具虚假报告等违法案件4620起,推动行业秩序进一步规范。


(七)坚定不移强化政治担当,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加强党对市场监管工作的领导。


一是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感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突出抓好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用积极务实的贯彻成效践行“两个维护”。通过党组书记讲党课、权威专家专题辅导、“市场监管大讲堂”司局长系列讲座等方式,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力解决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二是深入推进政治机关建设。强化理论武装和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健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落实台账机制,着力提高办理成效。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对口援藏援疆和定点帮扶取得务实成果。认真履行中央赋予的“小个专”党建工作职责。


三是“作风建设年”取得实效。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贯通联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深入开展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清理规范,强化领导干部离职管理。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抓实中央巡视整改,开展总局第五轮内部巡视。认真组织行纪衔接试点,以强监督促进强监管。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肃查处一批违纪案件,召开警示教育大会,进一步强化正风肃纪。在推进市场监管工作中,驻总局纪检监察组注重围绕大局、加强政治监督,严格监督执纪、体现严管厚爱,有效发挥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回顾2021年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系统干部职工上下同力、艰辛付出、奋力担当、务实作为。在一年来的监管实践中,全系统深刻把握中央战略意图,顺“市”而为,更好实现从注重既有制度的执行,向主动识变应变、善于创新制度供给和丰富监管工具转变;从注重单一强化登记准入改革,向主动整合职能、善于综合施策服务各类市场主体持续发展转变;从更多注重线下监管,向主动进取、善于系统性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转变;从注重履行自身职能,向主动调动各方积极性、善于推动形成多部门综合监管合力转变;从注重实现单一监管目标,向主动研究发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当前和长远的统一规律,善于统筹多元目标转变。这“五个转变”,为我们更好适应超大规模复杂市场的监管需要、更好提升监管规范和支持发展的能力与水平、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我代表总局,向勇于改革创新、善于担当作为、忠诚履职尽责的全系统干部职工、特别是广大基层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履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职责使命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伟大号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分析了2022年形势,提出了做好2022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市场监管工作必须深刻把握中央战略意图,更加主动、更大力度、更加精准地发挥服务大局的职能作用。


(一)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注重以政治引领市场监管工作的方向。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就是要更加坚定“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把“两个维护”体现在更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上。

一是对2022年形势的把握,要切实统一到中央的判断上来。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同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们要立足市场监管职能,切实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围绕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竞争活力、创新活力、质量提升动力和超大规模市场的消费潜力,善于研究和纵深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在稳预期、激活力、促帮扶方面拿出一批务实管用的举措。


二是工作的着力点,要切实聚焦到“国之大者”上来。要立足迎接党的二十大,坚决履行好营造良好环境的政治责任;对中央关心的冬奥会、冬残奥会等大事要事,要精心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要深刻把握七大政策组合的取向要求,找准职能定位,强化职能担当;对共同富裕、趋利避害规范资本有序发展、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低碳发展等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结合职能深入研究,强化职能对接。


三是服务大局的成效,要切实体现到狠抓落实的效果上。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包括我们已经建立起的重要制度,都需要在狠抓落实中落地见效。2022年的工作要将“贯彻落实”作为鲜明特征,以狠抓落实的业务成效彰显政治效果。


(二)深入贯彻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努力实现市场监管重点工作“稳”得扎实、“进”得有效。


一是立足稳定宏观经济和社会大局,切实强化市场监管“稳”的职能。要从政治上把握稳定社会大局的职能领域,突出强化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全年全域守稳、守牢、守住安全底线,坚决落实好保障党的二十大召开的政治要求。要从经济上把握稳定市场活力和秩序的职能措施,抓好基础性制度的落地实施,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巩固深化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成效,稳定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积极研究推动支持政策的落实,促进市场主体稳定经营、稳步提升活跃度,统筹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更好稳定市场运行。


二是立足长远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改革创新和提升监管效能上迈出市场监管“进”的新步伐。要更加主动适应高标准市场体系的要求,围绕公平竞争、市场准入、线上线下市场一体化监管,重点推进基础制度的创新供给;要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在推动涉企准营规则清单管理改革、促进市场主体服务便利化、助力企业纾困减负等方面,务实作为、锐意进取;要清醒认识安全监管不进则退,强化风险防控长效机制,推动安全监管向标本兼治、着力治本不断迈进;要在质量提升上,更加善于创新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各类市场主体的质量意识持续进步;要更好适应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需要,推动质量基础设施互认互联互通;要在提升监管效能、完善监管工具上积极作为,创新运用智慧监管、信用监管手段,更好适应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快速发展的特点。


三是注重把握市场监管各项职能时度效,更好实现“稳”和“进”的统一。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措施、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早谋划、早出台、早见效。对安全风险隐患、影响民生以及对产业链供应链具有冲击和传导效应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强化预警防范、严格监管执法。重大监管执法活动,要依法合理把握好时点、重点、切入点以及监管规范和支持发展的结合点,确保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深刻把握市场监管新要求,稳步迈进市场监管新征程。


全系统都要深刻认识到,市场经济越发展、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主体越多、双循环发展越充分,市场监管在经济治理中的作用就越重要,对提高市场监管能力、素质、水平的要求就越迫切。市场监管必须迈上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推动我国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的新征程,我们必须在新征程中更好把握市场监管履职重点和目标任务。


一是要更加重视强化公平竞争的职能重点。从畅通市场准入、激发市场主体创业活力,到为进入市场的企业营造可持续发展、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到塑造更深层次、更加优化的营商环境、推动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从构建国内统一规范的大市场,到积极适应双循环发展需要,从统筹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到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和以往相比,都更迫切需要发挥政府的公平竞争监管作用。同时,随着超大规模市场的形成,各类市场主体的竞合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性垄断和行政性垄断同时并存,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亟须加强。必须把深入研究竞争监管规律、提高公平竞争规制能力,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持续加强的重点任务。


二是要更大力度提高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水平。我国线上市场已达“四分天下有其一”的规模并呈快速发展趋势,线上线下市场日益融合,广泛影响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和消费者权益,同时线上市场形态多样、技术密集,导致线上监管的理念、方式和难度都迥异于传统线下监管模式。可以讲,过不了线上监管这一关,就适应不了未来市场监管的发展需要。全系统都要认清加强线上市场监管的紧迫性、增强顺“市”而为的主动性,在监管资源的优化配置、监管方法和实践的创新完善、队伍和技术的能力支撑等方面,都要以“赶考”的心态,加快适应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的需要。


三是要更好统筹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多元目标。既要推动发展激活动力、又要注意防范风险积累,既要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又要依法维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既要扩大开放融入全球经济、又要保障自身经济安全,既要更加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就要求市场监管工作更加注重把握统筹兼顾,更加善于把握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的统一性规律。重点要把握好“放”和“管”的关系、事前和事中事后的监管衔接,该“放”的要“放”到位,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同时要落实事中事后监管责任和措施,切实保障市场秩序,促进经济行稳致远;该“管”的要“管”住“管”好,对事关经济安全、公共安全、重大民生等领域,必须严格市场准入、强化重点监管,促进更为长远和安全的发展。


四是要更加紧迫地重视提升监管效能。我们将长期面对监管资源和监管对象不匹配、监管能力和超大规模市场不适应的矛盾,必须高度重视提升监管效能,善于运用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以典型经验扩大示范面、以典型案件扩大警示面、以重点领域的重点监管扩大带动面。要更加善于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对熟悉的领域要在巩固中提升,强化守正创新;对不熟悉的领域要克服本领恐慌,补齐知识短板,不断丰富监管工具、制度规则、技术手段。要更加善于综合运用法治、行政、经济、标准、信用、科技赋能、社会参与等手段,系统提升监管效能。要更加善于推动形成市场监管的“统一战线”,提高监管合力。要更加善于统筹各方资源、争取各方投入,加快夯实基层基础能力。


三、勇于担当、狠抓落实,奋力做好2022年市场监管工作


做好2022年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坚持以防范风险为政治担当,着力坚守安全底线、规范市场秩序;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着力维护消费者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坚持纵深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创新活力和质量提升动力;坚持强化公平竞争职能作用,着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加强市场监管基础制度供给,着力推动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统筹活力和秩序,着力提升市场监管效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扎实推进重大政策落实,加快将制度成果转化为监管效能。


认真贯彻《关于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的意见》,系统推进公平竞争治理。深入实施新《反垄断法》,完善配套制度规则。抓紧制定《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确保全系统统一有序实施好条例,落实好条例规定的简易注销、歇业登记、受益所有人备案等创新性制度。对《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要加大宣贯力度、统筹任务分解、细化落实措施,确保规划目标有序落实。认真做好《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编制报批工作。


(二)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坚决守住市场监管领域安全底线。


前不久,我们召开了全国食安办主任会议,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部署,目的就是立足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立足问题导向、立足“严”的主基调、立足落实见效,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压实监管责任,坚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坚决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全系统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不能只敲梆子、要常敲警钟”,绝不能因为表面风平浪静就掉以轻心,绝不能因为形势有所好转就麻痹大意,绝不能因为心存侥幸而无视风险隐患,也绝不能习惯于形式主义的自娱自乐、满足于形式上抓了而不过问实效、无视风险积累。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的要求,真正在越严百姓越拥护、越严产业越规范、越严队伍越安全上凝聚共识,真正把“严”的主基调持续贯彻到日常工作、监管执法和机制建设中。这是对安全监管的共性要求,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监管领域都要据此专题部署好2022年重点任务。这里对强化监管机制强调以下几点。


一是强化“以点带面”的工作机制。这里的“点”,指的是要选准执法“切入点”和抓准监管“着力点”。我们已经形成了超大规模的市场、超大规模和数量的市场主体以及产品和服务,而且监管对象还在快速与日俱增,风险也在不断积累。要解决监管力量与监管对象不匹配的矛盾,一方面要统筹选准执法“切入点”,对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严重挑战道德底线、严重引发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违法行为,要集中执法资源严惩重处,立规矩、儆效尤,让每一次执法办案最大限度发挥出警示震慑作用。另一方面在监管“着力点”上,既要加强对小企业、小作坊、小门店的监管,更要对市场占有量大、生产供应量大、流通带动量大的大企业、大连锁、大平台和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高风险领域加强重点监管。通过规范大企业的安全管控水平和严格准入管理,不仅能够有效防范由于市场份额大、流量大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还能充分发挥大企业的“链主”配套带动作用,带动数以千万计配套的小企业、小作坊在质量安全管理上提标准、上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克服监管资源和监管对象不匹配的矛盾,可谓“一举多得”。这里的“面”,也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既要加强重点监管,又要兼顾“面”上的监管,确保监管的覆盖面;另一方面,要在“以点带面”上下功夫、见水平,对“点”上的执法要重拳出击,通过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扩大震慑面、强化社会教育面,让更多不法分子听到案件警示、看到监管牙齿、看清违法成本代价、不敢铤而走险。要通过规范大企业,将安全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到更多协作配套中小企业,用市场化的机制扩大“点”的示范面、约束面、带动面。


二是强化风险防控机制。2022年要用足监督抽检、风险监测资源,确保重点产品全覆盖,强化飞行检查、体系检查、不良反应监测等针对性措施,切实提高发现风险的能力。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完善和落实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安全形势评估机制,评估结果向同级政府报告。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建立风险、措施、责任三个清单,实行重点隐患整改销号机制,限期做到全面排查、治理到位。


三是强化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健全约谈、通报和重大线索、重大案件挂牌督办机制,从严压实属地责任。各领域要对近年来发生的重大安全事件,深入剖析、查找监管缺失薄弱环节,举一反三、从严压实监管责任。要督促企业完善内部安全管理机制,从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要突出城镇燃气等相关重点领域,切实落实法定检验制度。加快推动新冠病毒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发上市,强化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安全监管。更大力度采取行政执法、行刑衔接、信用惩戒等措施,努力营造重点安全监管领域“不敢违法”“不能违法”“不想违法”的标本兼治效果。


四是强化应急处置机制。加快制修订国家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重点工业产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围绕产品追查、流通封堵、事故救援等关键环节,强化应急响应和处置机制。要深入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实战水平。要高度重视和加强舆情监测,既要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又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防止误读误报造成不良影响。加快推进安全领域智慧监管、信用监管,切实提高风险分析预警能力和产品追溯效率,更好发挥信用制度惩戒作用。


(三)聚焦“六稳”“六保”关键环节,更大力度支持市场主体发展。


一是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加大“证照分离”改革推进力度,更好统筹“四扇门”普适性措施和自贸试验区更大力度改革措施,更好依托“两张清单”联动调整机制,加快构建简约高效、公正透明、宽进严管的行业准营规则,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更好发挥涉企基础制度对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建立涉企行政许可事项电子证照库,扩展应用场景、加快系统改造,进一步完善企业开办“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便利化措施,持续释放改革成效。


二是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增强市场主体创新动力。制定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两年推进计划,强化全链条保护。持续提高审查质效,推动实现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商标申请,突出重点抓好惩罚性赔偿制度实施。深入推进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大力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继续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有序落实和继续深入研究相关经贸协定知识产权条款,积极服务我国经贸发展和创新需求。


三是着力完善和落实帮扶政策,更好支持市场主体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充分发挥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作用,研究完善扶持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以全国个私经济服务网为载体,搭建市场主体政策服务平台。持续推进涉企收费规范治理,研究制定行业协会商会等领域收费规则。密切关注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向中小企业和消费领域传导的趋势,加强价格监测和监管,善于会同相关部门及时有效引导预期。深入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持续研究推进标准、认证、认可互认互联互通,更好服务双循环发展格局。在加强“小个专”党建工作中,要更好引导“小个专”从业人员听党话、跟党走,更好发挥党组织、党员的凝聚带动作用,合力克服经营困难,激发小微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四是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研究,切实提高服务市场主体发展的能力。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贴近市场、贴近市场主体、历史性掌握各类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年报信息的优势,着力加强对各类市场主体综合状况的分析,不断加深对市场主体发展规律的理解。要转变只关注登记具体环节、只盯住个体性信息,而忽视市场主体发展、忽视全局性发展趋势的观念做法,在加强日常信息归集和共享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大数据分析水平,联合相关部门、智库深度分析市场主体发展运行状况、共性关切和政策效应,当好政策供给参谋助手。加强市场主体状况的研究、加深对市场主体的认识,既是市场监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未来也将是我们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功底,大家务必现在就要重视起来。


(四)深入实施公平竞争政策,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促进高质量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强化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我们要深刻把握中央战略意图,更好发挥公平竞争监管在经济治理中的作用。


一是完善依法监管的规制规则。要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引导各类资本和各类市场主体有序发展、有序竞争。加快制修订《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禁止垄断协议暂行规定》《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暂行规定》《禁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等,加强制度性研究,为资本设置好“红绿灯”。尽快出台《互联网平台分类分级指南》《互联网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指南》,推动企业自身合规制度建设和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建设,引导平台和各类市场主体规范健康发展。


二是健全事前事中事后规制链条。完善市场竞争状况评估制度,推动构建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完善预防性监管措施,推动监管链条由事后向事中事前延伸。探索建立“黄灯”警示制度,强化风险研判识别,更加善于运用行政指导、约谈警示、附条件批准等梯次工具,增强监管的前瞻性、针对性、系统性。


三是推动提高部门协同规制合力。推进市场准入、行业监管、国家安全审查和竞争监管更加紧密衔接,更加注重由监管执法的个案对接转向深层次制度对接。各省局要进一步提高公平竞争监管水平,既要发挥好公平竞争在破除地方保护、维护全国统一市场中的作用,又要在重大案件查处中加强和总局的协作配合,并抓好相关整改落实,共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是统筹把握垄断规制重点。规制市场垄断方面,要围绕平台经济、信息安全、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提高竞争执法水平。规制行政性垄断方面,要深入贯彻《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修订《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暂行规定》,运用第三方评估等方式更好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依法查处行政性垄断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五是提高公平竞争规制能力。要以充实反垄断力量为契机,提升竞争监管专业化、科学化、系统化水平。更加注重理论研究,注意合理借鉴国外同行经验,注意加强国际合作,更好把握资本、数字经济和市场竞争格局等发展规律和趋势。强化竞争监管专业技术支撑,不断提高与“高手”过招中的依法监管能力。


(五)深入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更好发挥质量体系基础支撑作用。


一是深化质量管理改革创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创新完善宏观质量政策。优化政府质量工作考核机制,更好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创新和完善中国质量奖评选机制,切实提高评选结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发挥好质量奖“以点带面”的作用,推动各方抓常抓长、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二是深入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出台《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完善法治化、市场化举措,既要依法开展质量监督监测,强化技术法规的约束作用,又要注重发挥行业“龙头”“链主”企业作用,通过大型企业配套准入带动中小配套企业质量提升。既要做好我们自己推动开展的“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创建等工作,又要在宣传上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合作,利用好、支持好、发挥好诸如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等权威平台,更好宣传质量法规政策、曝光质量违法行为、培育企业和消费者质量意识。


三是务实推进质量体系对接经济社会需求。完善产业计量服务体系,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建立健全“双碳”标准计量体系。围绕产业链供应链提升等关键需求和市场监管履职需要,加强标准供给。持续优化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制定标准二元结构,完善标准与科技互动机制。深入开展检验检测促进重点产业优化升级行动。


四是规范提升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市场。加大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事中事后监管力度,深入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严肃查处资质申请虚假申报、虚假检测、虚假认证、伪造数据、网络售卖虚假检测报告等违法行为,以行业健康发展促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加强认证认可标准的互认互联互通,更好服务双循环发展大局,更好服务企业外贸便利化。


(六)深化市场秩序治理,进一步营造人民群众满意的市场环境。


维护群众利益的监管执法是时刻不能松懈的持久战,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韧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一是深入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更加聚焦“民意最盼、危害最大、市场监管风险和压力最大”的重点领域,更好统筹执法办案力量集成效应,更好发挥典型案例警示震慑作用,办出一批让人民群众广泛称道、对违法分子广泛震慑的“铁案”,打出让监管长出牙齿、彰显监管为民的执法品牌。


二是坚决遏制市场秩序突出问题。强化广告导向监管,坚决防范假借国家重大活动违规炒作牟利行为,持续清理整治虚假违法广告。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管,加大侵权假冒、防疫物资和“一老一小”用品质量执法力度。强化网络传销监测执法,依法查处社交电商领域等新型传销行为。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不断优化线上市场秩序。持续推进“长江禁捕打非断链”专项行动。适时开展审批转告知承诺事项大检查,探索完善放管结合、事前事中事后相匹配的监管措施。


三是持续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以研究制定《关于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意见》为契机,系统完善消费维权制度。以开展全国放心消费示范城市创建为抓手,加快构建消费环境共治格局。以强化12315行政执法体系为支撑,健全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制度,实施12315五级联动效能评价体系,不断提升投诉举报处置效能。深入推动购物无理由退货工作,探索建立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制度,推动完善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切实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


(七)持续推进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快提升市场监管效能。


一是全面推进市场监管法治建设。深入实施《法治市场监管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推动法治工作全局化、全局工作法治化。推进《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计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条例》《企业信息公示条例》《专利法实施细则》《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制修订。健全执法监督制度,深入实施市场监管系统“八五”普法。


二是重点推进信用和智慧监管能力建设。加快出台《关于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的意见》,更好推动合理配置监管资源、统筹实施差别化监管、优化信用导向的营商环境。完善信用信息归集、公示、年报、经营者异常名录、失信惩戒、信用修复、“双随机、一公开”等基础制度,创新信用监管工具,开展企业信用指数研究。总局和各省局要加强智慧监管建设统筹,形成适应各领域业务特点的统分模式。安全监管领域更要运用已有的信用制度和技术平台,加快科技赋能,切实提高风险监测和预警能力。智慧监管和信用监管都有一个先苦后甜的过程,都有一个需要扎实做好基础工作、持续提升队伍素质、加强技术支撑能力而且默默无闻的“苦”的阶段,但是只要统一思想,咬定青山不放松,驰而不息打牢基础,一定会尝到提升监管效能的甜头。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广东等地监管效能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智慧监管和信用监管先行一步,要继续扩大应用场景,创造和分享更多可复制的经验,进程慢的地方要切实重视起来,注重借鉴先进省份的建设模式、技术路线,少走弯路。


三是稳步推进基层基础能力建设。要在“十四五”起步阶段积极争取资源、加强能力建设,着力改善基层监管保障水平。要推动《市场监管所条例》立法,加强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执法标志、证件、服装统一。深入推进高素质专业化监管队伍建设,加强理论和技术人才培养引进,着力稳定和加强安全监管领域职业化监管队伍。积极推进市场监管国际合作,以制度型开放促进市场监管体系更加成熟。


(八)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市场监管工作政治保障。


深入学习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政治建设贯穿到市场监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一是持续深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持续抓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工作,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断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党的二十大召开后,要及时组织深入学习大会精神,确保全系统深刻领悟和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是深入推进政治机关建设。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加注重以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体现“两个维护”,更加注重以政治引领业务方向、以业务彰显政治效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进一步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推动党建与市场监管业务深度融合。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着力提高干部队伍政治素质。


三是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深入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贯通联动,与驻市场监管部门纪检监察机构同题共答,推动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巩固深化“作风建设年”成效,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持续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措施,以关键少数引领作风转变。驰而不息正风肃纪,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牢牢把握“严”的主基调,持续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政治巡视,推动巡视发现问题和各类监督检查发现问题一体整改,切实发挥巡视政治监督作用。


元旦、春节即将来临,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市场监测、完善应急预案,提早部署针对性措施,维护市场秩序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心过节。当前疫情仍有多点散发,“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形势依然严峻,要坚决服从各级党委政府调度指挥,坚决落实好疫情防控各项任务。总局相关司局要主动加大对疫情散发地区市场监管工作的支持力度,靠前一步加强指导、做好服务。同时,要精益求精做好冬奥会、冬残奥会安全保障工作,为办成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贡献市场监管职能担当。


做好2022年的市场监管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初心使命,强化担当落实,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在全国市场监管工作视频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2021年12月30日)

甘  霖


全国市场监管工作视频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这次会议在全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关键节点召开,为做好2022年市场监管工作明确了方向、作出了部署、提振了信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要从以下三方面抓好贯彻落实。


一、切实统一思想行动


2021年对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来说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市场监管工作实现了多项“零的突破”和“质的提升”。市场监管职能在党和政府工作全局中份量更重、作用更大、要求更高。张工同志的报告全面总结了2021年工作,深入分析新形势新要求,部署了2022年重点任务,特别是深刻理解和把握了党中央的战略意图,深刻阐释了当前市场监管事业发展最紧迫的重大命题,政治站位高,系统性、前瞻性、针对性很强,对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市场监管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要更加注重政治引领。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定自觉做到“两个维护”,聚焦“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头脑格外清醒,眼睛格外明亮,行动格外扎实,为营造全年全域的良好环境积极贡献市场监管的职能担当。要更好把握“稳”和“进”。稳字当头,不是要淡化弱化市场监管,恰恰相反,对于破坏宏观经济和社会大局稳定、削弱市场活力和创造力、损害群众消费信心和意愿的违法行为,必须果断精准处置,倍加呵护经济发展动能。要“稳”得扎实,“进”得有效,把握好时度效。出台微观政策要见微知著,以微观举措彰显宏观效应,多出早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措施,少出慎出有收缩效应的政策措施,全力支撑宏观发展大局。要更加强化系统观念。市场监管是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政治和经济、现实和历史、发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因素,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规律,综合运用监管手段,在多元目标和多方诉求中统筹兼顾、趋利避害,作出最优决策,实现多赢共赢。切忌大而化之,一刀切、单打一;切忌顾此失彼,避免政策措施叠加造成的内耗成本和负溢出效应。


二、全力抓好2022年市场监管重点任务


张工同志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七个坚持”的总体要求,部署八项重点任务,我们要围绕“三个聚焦”来贯彻落实。一是聚焦群众利益的守护。张工同志在报告中强调,在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监管中要持续释放“严”的主基调,强化“以点带面”工作机制、风险防控机制、责任落实机制、应急处置机制。要继续以民生领域“铁拳”行动为抓手,对群众长期反映强烈的药残超标、非法添加、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问题必须啃骨头、拔钉子,一件一件,一年一年,驰而不息、打出声势、推动共治、久久为功,切实解决好群众闹心的“关键小事”。二要聚焦市场主体的发展。张工同志在报告中强调,要聚焦“六稳”“六保”,发挥制度供给优势,为市场主体提供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抓好涉企收费治理,加大对市场主体尤其是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要深入实施公平竞争政策,畅通国内大循环,营造各类所有制、大中小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要更好发挥质量体系基础支撑作用,以质量提升服务和拉动经济社会需求。三要聚焦监管效能的提升。张工同志在报告中强调,要更加善于研究监管规律,强化守正创新,补齐知识短板,不断丰富监管工具箱。要强化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大步赶上科技和产业革命进程。要以“十四五”规划实施为契机,调动各方资源,着力改善基础保障水平。说到底,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是干事创业的关键,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是永恒的主题,要始终摆在首要位置。


三、加强和改善组织领导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迅速把传达学习本次会议精神摆上重要议程,抓紧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争取重视和支持。要强化部署落实。抓而不实,等于不抓。各地要结合实际,创造性落实会议部署,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谋划2022年工作,明确施工图、责任状。尤其对重点难点工作要尽锐出战,锲而不舍抓落实,确保真正落地见效。要重视实操细节。市场监管工作涉及广大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件件无小事。在方向正确、重点明确的前提下,尤其要注重把控细节,规避“细节中的魔鬼”损害大局,务求细致精当,追求最大化效果。要深入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否扎实,决定了工作是否跑偏走调,决定了改革创新能否持续。要深入业务前端和基层一线,接地气察真情,持续跟踪研究各领域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既优化顶层设计,也为基层减负和赋能,务求各项政策措施实用、管用、好用。岁末年初再强调几点。要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做好防疫物资和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持续高压打击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用品,加强进口冷链食品市场监管。要切实抓好节日市场监管。聚焦四大安全、价格、广告、促销等重点领域,加强舆情监测、风险排查和12315应急响应,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遏制重大安全事件发生,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要协力抓好冬奥会保障。北京市、河北省市场监管局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极端负责的态度精益求精,其他省份市场监管部门也要加强协调联动,共同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相关文章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