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0160652
010-52852558
| |EN
首页 > 知产速递 > 植物新品种
  • 13910160652
  • ciplawyer@163.com

转基因棉悲喜剧:中国棉花产业恐重蹈大豆覆辙

日期:2010-10-18 来源:和讯 作者: 浏览量:
字号:

        棉花价格继续疯涨。



  10月8日,郑商所棉花期货当日暴涨6%。主力1105合约,22600元/吨收盘,较30日结算价上涨1280元/吨。



  棉花价格持续暴涨,背后是棉花生产危机。种植成本上升,收益率下降,棉农正在抛弃及棉花。



  造成棉花生产危机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隐秘的一环莫过于转基因棉花。



  全球最大环保组织之一绿色和平表示,转基因棉花的软肋是严重的次生虫害、病害,棉花质量下降以及低下的经济效益。



  转基因棉花抗虫效果下降,新抗虫基因来源缺乏,  以及国内转基因棉花种子市场不规范,假冒种子、仿制种子事件层出不穷;农民自留种以及二、三代种盗卖等,均导致棉花质量下降;中国转基因棉花种植比例超过70%,而普通棉花种子研究边缘化,对于供需紧张的棉花链条,无疑成为棉花产业的巨大隐忧。



  正所谓成也转基因,败也转基因。曾经作为棉花高产、优质守护神的转基因棉花,正演变为棉花产业安全的幽灵。



  能杀虫的转基因棉花



  棉铃虫,棉花的主要害虫。



  苏云金杆菌(BT  ),一种能产生伴孢晶体和芽孢的革兰氏阳性细菌,有些亚种还能产生α和β外毒素。英文名称: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



  1901年,日本细菌学家石渡繁胤,首先在受病害的蚕蛾中发现。



  1911年,德国人贝尔奈从地中海粉螟上,分离出这种细菌。



  苏云金杆菌长得像根棍棒,矮矮胖胖,身高不到5‰毫米。当它长到一定阶段,身体一端会形成一个卵圆形的芽孢,用来繁殖后代;另一端便产生一个菱形或近似正方形的结晶体,称之为伴孢晶体,有很强的毒性。



  当害虫咬嚼庄稼时,同时把苏云金杆菌吃进肚去。它的伴孢晶体含有的蛋白质毒素破坏害虫的消化道,引起食欲减退,行动迟缓、呕吐、腹泻;而芽孢能通过破损的消化道进入血液,在血液中大量繁殖而造成败血症,从而杀死害虫。



  1981年,科学家首次成功克隆了第一个编码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



  将BT的基因,转入棉花基因中,棉花就具备了杀虫的效果。这就是转基因棉  (因此转基因棉又称BT棉)。



  转基因棉花对抗的是棉花的主要害虫——棉铃虫。



  棉铃虫,夜蛾科昆虫的一种,是棉花蕾铃期的大害虫。主要危害棉花的蕾、花、铃,造成受害的蕾、花、铃大量脱落,对棉花产量影响很大。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棉铃虫在我国大部分棉区持续性大爆发。仅1992年,棉铃虫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多亿元,间接损失超过100亿元。



  1988年美国孟山都(Monsanto)公司获得转基因棉花,成为世界上首个拥有BT转基因棉花的国家。



  同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郭三堆,结束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留学生涯,回国后投入转基因棉花研究。



  中国曾想过购买孟山都的专利。



  孟山都开出的条件是:专利使用费1800万美元,只提供一个转基因植株,不是整个种质,合同期30年。



  这意味着,无法掌握核心技术。



  转基因棉花的技术之争



  1990年,美国孟山都公司和美国农业部合作,开始试点种植。



  1991年,中国将转基因抗虫棉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项目负责人正是郭三堆,其后来被称为“中国转基因棉花之父”。



  1992年底,郭三堆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FM  Cry1A  融合Bt杀虫基因,并将其导入棉花,创造出单Bt转基因抗虫棉。



  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个拥有转基因棉花技术的国家。



  1993年底,中国转基因植株培育成功。



  1994年,进入田间试验,并通过了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的鉴定,1995年申请了国家专利。



  1995年,利用GFM  Cry1A  Bt杀虫基因和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基因,构建了双价抗虫(Bt+CpTI)基因。



  但是,中国科学学家是否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一度受到质疑。



  郭三堆对此断然否认。



  “从基因大小来说,美国的抗棉虫基因有1117个氨基酸,而我们只有608个氨基酸,比它小了一半。”郭三堆称。



  美国基因的毒性区和细胞识别与结合区,均是依据Cry1Ab蛋白分子结构设计的,裂解细胞的能力强,而细胞识别与结合区的能力一般。



  而中国基因,虽毒性区同样是依据Cry1Ab蛋白分子结构设计,但细胞识别与结合区是依据Cry1Ac蛋白分子结构设计的。毒性强,识别与结合能力也强。



  中国基因优于美国基因。



  发现有用的基因只是转基因的第一步,更大的困难是如何把这段基因插到棉花里去。



  郭三堆称,采用的转基因技术也和孟山都完全不同,属于中国自己拥有的知识产权,被称为“花粉管通道法”。



  1983年,“花粉管通道法”由中国科学家周光宇发现。把需要的一段基因从花粉管中输入,同样能够插入到植物的基因中。这项技术成本低,而且非常容易使用。



  孟山都利用的是一种杆菌,它就像搬运工具一样运输基因片段,插入到棉花的基因组里。而郭三堆用的“花粉管通道法”则更巧妙。



  1996年,孟山都公司最早将转基因棉花推向市场。



  同年11月,孟山都公司与河北农业厅下属的河北省种子站,以及岱字棉公司合作成立第一个生物技术合资企业-----河北冀岱棉种技术有限公司。



  1997年,河北冀岱棉种技术有限公司与岱孟国际有限责任公司(美国)、孟山都公司(美国)、岱字棉国际技术公司(美国),签定了《抗虫技术许可合同》、《岱字棉棉花品种合同》。



  该公司第一次将转基因棉棉种带入中国市场。当年,河北市场转基因棉花种子每公斤高达42元钱,而普通棉种则仅需3元。但相比普通棉抗棉铃虫农药支出,“不用打农药”的转基因棉花种子因种植成本低仍受追捧。



  一年之后的1998年7月,孟山都公司在安徽省成立第二个生物技术合资企业——安徽安岱棉种技术有限公司。安徽安岱棉种技术有限公司由安徽省种子总公司和新加坡岱字棉中国私人有限公司共同组建。



  1998年,中国抗虫棉种植面积达到380万亩,孟山都占到了95%以上的市场份额,国产抗虫棉仅占不到5%。



  转基因棉花的市场之战



  创世纪,加入了战争。



  这家位于深圳的中国转基因公司,逐渐从孟山都的手中,抢回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不容置疑的是,创世纪和孟山都的战争,客观上迅速扩大了中国的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据中国广播网消息,十五期间我国转基因棉花,累计推广达1亿多亩。



  “转基因棉花技术之所以在国内占有很大面积,其实是因为政府的支持,而不是我们技术上真正做得很强。”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被称为“中国转基因棉花之父”的郭三堆曾对媒体表示。



  郭三堆另外的身份还包括:深圳创世纪转基因技术公司股东、国家秘密技术审查专家组专家,以及农业部种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



  反转基因人士认为,郭三堆具有贯穿农业部、转基因领域的科学家和相关商业公司的三种身份,正是众多郭三堆这样的人士,联手推动了中国转基因作物大面积种植,其中就包括转基因棉花。



  1998年8月19日,创世纪转基因技术公司在深圳注册成立。注册资金5360万元,其中国家科技部生物工程开发中心出资800万,占14.9253%。



  2002年6月14日,股权变更,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技术作价2112万元,占26.4%,郭三堆占5%。



  2005年,国家审计署发布审计公告,称“1998年7月,原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现为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在代行分配863计划生物领域资金过程中,虚列3个科研项目,套取财政资金800万元用于与民营企业共同开办公司。”



  生物工程开发中心因此退出创世纪。



  股权几经变更,最终稳定在农科院生物所20%,郭三堆5%,深圳市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2%,深圳市利鸿基投资有限公司3%的比例。



  孟山都转基因棉花进入中国之初就成立了安徽安岱和河北冀岱两家合资公司。而创世纪公司则通过与海南、江苏、湖北、安徽淮北、河南和新疆等地的种子公司合资成立控股公司的模式与之抗衡。



  孟山都的种子每公斤42元,创世纪则定位在20-30元左右。



  为了争夺市场,孟山都在中国电视上做起了广告,内容是一个年轻的外国棉种专家在给中国农民讲课,推荐转基因棉。



  创世纪则采取下农村给农民示范,同时通过和一些当地的种子公司合作来推广产品。



  2002年,创世纪的转基因棉占领了国内市场份额35%,2003年上升到50%。2004年攀升到60%以上,2005年以后,则牢牢占据70%以上的份额。



  与此同时,中国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也从1998年的380万亩,增加到2010年的接近5240万亩。占到总种植面积的七成以上。



  其中孟山都的转基因棉花主要分布在河北和安徽;而创世纪的则分布在江苏、新疆、湖北、安徽、山东、江苏等省份。



  转基因棉的“变脸”



  转基因棉花的幸福是短命的。



  据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介绍:转基因棉花种植的最初几年,农药使用量下降了50%~60%,种植成本下降了25%,每亩棉花的产量上升了20%,衣分率提高到42%。而中国棉花衣分率的标准是37%~38%。



  衣分率就是100斤带种子的棉花,能产生多少皮棉。  这是棉花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如今平均衣分率已经降至34%左右。



  更令人担忧的是,BT转基因棉花虽然控制了棉铃虫,却使盲蝽象在棉田暴发成灾。



  这一得到转基因人士和反转基因人士共同认可的惊人结论,源于今年5月14日美国《科学》杂志网络版发表的一篇论文——《Bt棉花种植对盲蝽象种群区域性灾变影响机制》。论文作者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吴孔明带领的一个团队。



  研究棉花害虫20多年的吴孔明,另外的身份还包括: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主任委员、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1997年,中国政府正式批准商业化种植Bt棉。到2000年,中国棉花主产区之一的华北各省已经基本普及种植Bt棉。2007年,中国有380万公顷Bt棉田,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69%。



  从1997年开始,吴孔明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了一项跟踪研究,即转基因Bt棉在中国商业化种植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的影响。研究范围涵盖到华北1000多万户棉农常年种植的300万公顷棉田和2600万公顷其他寄主作物。



  监测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盲蝽象正悄然替代棉铃虫成为主要害虫。吴孔明介绍,盲蝽象这种杂食性害虫在中国的棉田里一直属于次要害虫,以前喷洒农药在杀死棉铃虫的同时,顺便也就干掉了盲蝽象,基本无需专门防治。



  随着Bt棉花的大面积种植,用药量下降了30%—40%,而Bt棉花只对防治棉铃虫有效,对害虫盲蝽象不具防治意义。



  盲蝽象随之上升为主要害虫,  2002年以前为“轻度”,2004年上升为“重度”。



  对于研究结果,吴孔明同样谨慎。



  “二者有相关性,但不是因果关系。”吴孔明称,不论是种转基因棉还是非转基因棉,只要减少用药,盲蝽象都会上升为主要害虫。



  然而,坚决反转基因的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则把这归结为转基因作物隐患的重要证据。



  其实,任何一种防治手段都是双刃剑。1990年代初棉铃虫在中国大面积爆发,正是由于长期喷洒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付棉铃虫,使得棉铃虫产生抗药性所致。



  为对付日益猖獗的盲蝽象次生虫害,农药再次被大量使用,加之棉花质量的下降。使得种植收益下降。



  绿色和平组织的调查显示:种植转基因棉花的棉农对农药的使用不减反升,生产成本投入比普通棉农增加了3倍,但收入反而低了8%。



  加上玉米、小麦等其他农作物价格的上涨,及打工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棉农正在抛弃棉花种植。



  中国的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连年下挫。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棉花产量为762万吨。2008年全年棉花产量减至749万吨,2009年则进一步减至640万吨;从棉花种植面积来看,2007-2009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依次为8889.15万亩、8631.15万亩、7425万亩。2010年仍呈继续减少的态势。



  转基因棉的隐忧



  孟山都究竟靠卖转基因棉种还是卖农药赚钱?



  “当年孟山都的转基因棉种基本上只挣了一年的钱。”安徽安岱种子公司总经理汪为民称。



  安徽安岱棉种技术有限公司是安徽省种子总公司与美国孟山都公司、岱字棉公司共同组建的中外合资公司。



  “不但农民都偷偷留种,而且各地的种子公司纷纷把来自孟山都的转基因棉花作为亲本,和本地的品种进行杂交,获得了一批既能适应本地气候,又能抗虫的新品种。”汪为民称。



  遭遇盗版的不仅仅是孟山都,创世纪亦未能幸免。



  郭三堆曾对媒体表示,中国的棉花市场仍然缺乏规范化,面对每年出现在转基因棉花市场上的上百种名目繁多的种子,创世纪公司的转基因棉种专利并不都能得到保护,一年的专利许可收入不超过500万元。



  2004年7月13日,新华网合肥报道,安徽合肥市工商部门经过历时一个多月的调查取证,使一起涉案金额近百万元的跨省销售假种子大案终于浮出水面。



  造假者田大公司,从事假种子销售十多年,种子主要销往安徽、江苏、河南、陕西等地。造假的主要手段就是低价购进转基因棉花的二代种子,冒充其优质一代棉种,并高价出售给农民。



  转基因棉花一代种子优良,接连使用三代后,性能就会衰减。这也就是种子公司能不断卖一代种子获利的原因。一代种子也是转基因棉花种植质量的保证。



  但是,  农民留种和假种泛滥,使得中国转基因棉花种植质量无法保证。



  2001年,山东登海公司状告山东省莱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玉米种植侵权,经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推荐,并征得原、被告双方当事人同意,法院依法委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鉴定,鉴定结论是抄袭。登海胜诉。



  2002年,因同样的事件,山东登海公司状告内蒙古通辽金山种业公司,同样的鉴定,却因法院认定“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无玉米品种真伪的专业和司法鉴定资质,且兼有经营性质。”,而不予采纳。登海败诉。



  这仅是国内种子行业知识产权难维护的一个缩影。郎咸平认为,国内很多企业本来有机会成为孟山都这样的大鳄,但是在中国抄袭成风,缺乏规范化保护的情况下。扼杀了中国种业的成长,给国外大鳄创造了绝佳的机会。



  面对国内转基因棉花种子侵权泛滥,孟山都和创世纪都没有选择诉讼保护权。郎咸平认为是知识产权保护缺失造成的。



  侵权泛滥带来的最大问题是,棉种质量的下降,加之棉农听信不用打农药的宣传,少打不打农药,导致棉铃虫、盲蝽象两大虫害反复爆发,真转基因棉花种抑制棉铃虫,诱发盲蝽象,假转基因棉花种则是棉铃虫、盲蝽象共同爆发。最终结果农药使用量与种植成本大幅上升。



  郎咸平称,孟山都虽然在中国没有通过卖种子和收取专利费获得暴利,但农药的使用仍使孟山都获暴利。



  面对虫害反复爆发,棉农只有三个选择,要么购买更多的农药杀虫,要么重新购买抗虫高质量的新种。要么放弃棉花。无论哪种美国都可获益。



  第一种选择,受益的是全球最大的农药生产商是孟山都和其姊妹公司德国的巴斯夫公司。



  第二种选择,受益的是  美国孟山都公司的已经携带有抗盲蝽蟓基因的第三代抗虫棉,他们表示这个产品将在2015年进入市场。还要等4年。而带有抗盲蝽蟓基因的转基因棉种,中国尚未发明。



  第三种选择,受益的是  美国棉农。值得注意的是,中美两国几乎同时开始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棉花,但转基因棉花变脸的影响却大不相同。1996年,美国开始商业化种植Bt棉,最高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87%。2005年,全球棉花出口808万吨,美国占了283万吨,占全球棉花出口的35%。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预测,2010年度,全球棉花出口846万吨,美国将占322万吨,达到39%。



  在种业市场,并没有一种种子可以包打天下,长盛不衰。中国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种子企业奥瑞金研究结果表明,一种新种子的市场生命周期平均为5~7年,之后品种的发展潜力与遗传优势将不断衰减。



  孟山都自己则拥有一个强大的科研团队,同时也向其他科学家提供资助,以便使用他们的研究成果,孟山都每年在科研上的投资高达5亿美元以上。



  而中国的科研院所仍然是研究资金的主要提供者,即使是像创世纪这样成功的转基因技术企业,每年的科研经费也只有1千万人民币。



  是否是只能依靠转基因才能控制虫害?答案是否定的。同时转基因棉花也不可能防治一切棉花害虫。



  但中国的棉花种植似乎走上了一条单行道。过度依赖转基因棉花,普通棉花品种的研究正在边缘化。



  转基因棉花有两大基础,一个是抗虫的外源性基因,另外一个则是适合本地生产的棉种。



  新基因来源范围越来越窄,也成为限制转基因棉花发展的“瓶颈”。  美国孟山都公司的第三代抗虫棉已经携带有抗盲蝽蟓的基因,而中国的转基因棉花研究仍停留在第二代。



  转基因棉:重蹈大豆玉米之覆辙?



  与美国通过向中国大量出口廉价的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冲击和控制国内粮油市场不同的是,美国转基因棉花,似乎并未在国内市场占到上风。



  但郎咸平仍然认为,转基因棉花是美国的阴谋。只不过手段更加隐秘。



  随着中国对美国棉花的依赖性加深,棉花将重蹈大豆、玉米的覆辙。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中国是其最大的进口国。棉花、大豆、玉米正成为美对华贸易主打产品。



  2009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了4255.2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达到了2180.9万吨,占进口总量的51.3%。2009年我国进口大豆量比2008年净增加500万吨。增加量正好相当于2009年国库积压的国产大豆数量。



  一方面是美国大豆大量进入国内,另一方国产大豆卖不出去,过度进口对国内大豆产生严重伤害。



  玉米也遭遇相同情况。按照美国方面的统计,今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玉米将达到120万吨。明年可能要达到580万吨,到2015年则可能增至1500万吨。



  美国政府对农产品实行高额补贴,加上美国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产量高,而成本低。中国国内大豆、玉米市场基本被美国控制,美国掌握了大豆、玉米市场的定价权。



  棉花市场也面临类似情况,美国对棉花种植者进行高达89%的补贴,美国棉花种植者风险较小,成本相对较低。有效的保持了美国棉花的稳定生产。



  中国国内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下降,对进口美国棉花的依赖越来越大。



  和玉米、大豆低价倾销不同的是,随着国内棉花供需缺口越来越大,一旦美国完全掌握棉花定价权。中国纺织企业不得不面临购买高价美国棉花的境遇。届时,两头在外的中国棉纺织企业将也会受到控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进口国,最大的棉花消费国。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国内棉花供需缺口不断拉大。在国内棉花供应量不足的情况下,美国的棉花趁虚而入。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棉花出口国,中国是其最大的客户。



  美国政府对棉农进行高额补贴,而中国无此保护。随着中国对美国棉花的依赖性加深,将重蹈大豆、玉米的覆辙。



  如果国内农业产业政策不向棉花进行倾斜,加大补贴鼓励棉农种棉,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难以挽回衰退之势。从而加大对外棉的依赖,这将从根本上影响中国的棉花产业安全及其整个相关产业链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