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0160652
010-52852558
| |EN
首页 > 知产速递 > 传统文化
  • 13910160652
  • ciplawyer@163.com

北京绢人:绢丝绣线呈千年之美

日期:2019-01-22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作者:李倩 浏览量:
字号:

“大家可以传着看看这些绢人,摸一摸,感受一下。”走进北京洋桥学校,一堂别开生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课正在进行。授课的老师叫滑树林,是北京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是北京绢人这一古老传统技艺的守护者。


绢人,是以上等的纱、绢、绮、纺为原料制成的工艺品,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中,以北京制作为优,故习称为“北京绢人”。2009年,北京绢人入选第三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个栩栩如生的北京绢人需经过雕刻、制头、服装、彩绘和头饰等十几道工序的精细手工制作才能完成。解放前,这项古老技艺一度失传,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才在滑树林的老师葛敬安等老一代工艺大师的努力下复原。


“别看绢人个头不大,制作工艺极其复杂。”滑树林与这项技艺打了近40年交道,他向记者介绍,按难度系数来划分,最难的是做头,其次是做手。工艺师先用石膏,做成绢人头部的模子,再往上面糊上不同材质的纱绢。“绢人的头发是用蚕丝制作的,梳这个头是把蚕丝一根一根捋上去的,要用几天的时间。”而要想做出纤纤素手,更需要工艺师一手的绝活。先用五根细金属丝弯成手指的骨骼,然后分别用脱脂棉缠绕成手指的形状。绝妙之处在于,要用柔软的蚕丝织物缝出微小的手套,再将手套翻过来。按照绢人的身材比例,大一点的手有6厘米长,最小的不过2厘米,在这样小的方寸之间制作,还不能露出缝合针脚,这其中的技术,至今仍是不能公开的秘密。“一个普通绢人做完,也要半个月的时间,复杂一些的,需要花上几年的功夫。”滑树林说。


1972年,22岁的滑树林进入北京绢花厂工作,不久后还当上了厂长。为了更好地制作绢人,1987年,滑树林扔掉了铁饭碗,开始自主创业,创办了北京市第一家民营绢人厂。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北京绢人价格不菲,滑树林解释说:“因为它的制作周期长,利润空间很小,所以长期以来,绢人厂处于艰难度日的状况。”滑树林的绢人厂规模越来越小,最后收缩成了一个工作室。1992年,北京洋桥学校接纳了他,低价租给了他两间仓库和一间教室,从此滑树林和他的团队便在这里开始了与学校的不解之缘。


洋桥学校的美术教师配合滑树林等绢人工艺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进行“绢塑工艺”“绢花插花”等活动。“绢人的形象多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历代仕女,戏剧人物和民族舞蹈造型等题材,对学生们研究历史、文学作品有很好的作用。”滑树林非常欣慰这些新时代的孩子们也喜欢这项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传承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每一天。”这是滑树林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能够看到传统工艺和创意教学相结合的今天,滑树林高兴,“只要我这小车不倒,尽管推吧。”


与滑树林相处的两个多小时中,他用了一大半的时间向记者讲述“非遗进校园”这件事,甚至到最后,当记者想询问一些他自己的经历时,滑树林摇摇头说,“我微不足道,你们把这件事说齐了,我也放心了。”绢人技艺得到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滑树林等工艺美术大师的坚守与付出,也离不开学校、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探索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