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0160652
010-52852558
| |EN
首页 > 反垄断 > 热点新闻
  • 13910160652
  • ciplawyer@163.com

全球铝业巨头Novelis收购Aleris起波澜,欧盟委员会称“将展开深入调查”

日期:2019-03-28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张虹蕾 浏览量:
字号:

2018年国庆长假刚结束不久,一则足以影响全球铝加工行业格局的并购交易案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全球最大的汽车板生产商诺贝丽斯(Novelis)收购全球主要航空板生产企业爱励铝业(Aleris)。


当时该消息引起业界关注和质疑,反垄断审查呼声四起。时隔五个月,这笔交易再起“波澜”。


当地时间2019年3月25日,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称,已展开对诺贝丽斯收购爱励铝业的调查,旨在确保该收购不会对铝市场造成负面影响,也不会令减少欧洲工业客户的选择方案或者承受较高的价格。此外,欧盟委员会称将以90个工作日对交易展开深入调查,在8月8日前作出最终决定。


“不论如何,诺贝丽斯收购爱励铝业,对于我国铝加工行业影响巨大。”一位铝加工企业高管说。此外,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诺贝丽斯收购爱励铝业案虽然想通过简易流程审查,但是目前仍在审查阶段,倘若通过,相关部门会发布正式公示信息。


欧盟对合并后市场存在担忧


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官网发布的一则消息显示,已展开对诺贝丽斯收购爱励铝业的调查。


“我们的深入调查旨在确保Novelis收购Aleris不会对铝市场的有效竞争产生负面影响,如降低欧洲工业用户的选择面以及加推价格上涨。”相关负责人Margrethe Vestager表示。


欧盟委员会提到,其有义务调查交易所涉公司之总营业额超过一定数额的并购交易,以防止因行业过分集中而严重影响欧洲经济区(EEA)及其成员国的良性竞争。


上述消息显示,欧盟委员会经初步市场调查后,对两家公司合并后的铝汽车板供应存在担忧。诺贝丽斯和爱励铝业都向全球供应铝压延产品,在欧洲经济区拥有大量生产线,集中在比利时、德国、意大利、英国。此次交易完成后,诺贝丽斯作为主要铝压延产品供应商市场地位将更加巩固。


欧盟委员会担忧交易后,客户的供应商选择将减少,并将面临铝汽车板产品的售价提高。欧洲的工业客户需要寻找能够以足够竞争力的价格采购铝汽车板,是因为他们面临两方面竞争,对内要和面临多个进口自欧洲经济区的产品竞争,对外面临全球产品竞争。


此外,欧盟委员还会进一步调查,此次交易是否会对其他行业,如建筑、楼宇、地暖的铝压延产品的供应和价格产生影响。


该交易首次于2019年2月18日向欧盟委员会申报,诺贝丽斯和爱励铝业未在初步调查期间对委员会的初步担忧给出承诺。欧盟委员会要用90个工作日对这交易展开更深入的调查,将于8月8日前作出最终决定。


交易曾引发业界争议


这笔交易之所以颇受关注,源于爱励铝业的行业地位。作为全球顶尖的高端铝压延产品研发制造商,其不仅是空客第一大供应商,也是波音、庞巴迪等飞机制造商的长期合作伙伴,其客户还包括奥迪、宝马、奔驰等。


早在2016年8月29日,中国铝加工龙头企业忠旺集团就向爱励铝业抛出“橄榄枝”,宣布通过忠旺美国以23.3亿美元收购爱励铝业全部股权,这也是中国铝加工史上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


作为全球第二大、亚洲最大的工业铝挤压产品研发制造商,忠旺集团与爱励铝业在产品、市场及技术上高度互补。时任爱励铝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Sean Stack也曾多次表态,对合并十分欢迎和期待。


不过,这笔“买卖”但却充满阻力。据《证券时报》报道,这笔交易遭到美国部分参议员的反对,最终未能完成。2017年11月,忠旺美国和爱励铝业宣布并购终止。


就在中国企业并购爱励铝业被迫终止后,印度铝工业公司紧跟着发起对爱励铝业的收购。2018年7月26日,印度铝工业在其子公司诺贝丽斯官网宣布:诺贝丽斯将以26亿美元价格收购爱励铝业。2018年9月30日,诺贝丽斯收购爱励铝业股权案在中国反垄断局官网公示,公示期为10天。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关于经营者集中简易案件申报的指导意见(试行)》规定,“在同一相关市场,所有参与集中的经营者所占市场份额之和小于15%”即可申请“简易案件”。诺贝丽斯和爱励铝业的“铝板带产品”在中国市场所占份额为0~5%,总和小于15%,从而成为申请中国反垄断审批简易案件的理由。


“诺贝丽斯申报相关商品市场及其市场份额并不符合行业规则。”对于上述情况,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铝板带’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包括汽车板、航空板、罐料、船用板、建筑用板、高铁用铝合金板带产品等等,不能笼统地申报为‘铝板带’。”


业内人士透露,在中国,汽车用铝板年需求量约26万吨,诺贝丽斯与爱励铝业双方合计市场份额超过50%,特别是新车型增量订单,交易双方更是占了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