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0160652
010-52852558
| |EN
首页 > 自主创新
  • 13910160652
  • ciplawyer@163.com

总理报告中提到的高科技,你都知道吗?

日期:2016-03-07 来源:中国新闻网、光明网、新华网 作者: 浏览量:
字号: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过去五年中国的科技成就时提到:

  “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突破。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高温铁基超导等基础研究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等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载人航天

  “载人航天”应该是我们听到最多的科技名词之一了吧?

  在大部分中国人的心中,说到载人航天,最熟悉的画面想必是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出舱的画面。

  十二五期间,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2012年6月,神舟九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完成了我国航天史上的第四次载人飞行。中国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入住“天宫”。


  2013年6月,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太空迎来第五批中国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航天员王亚平于还在太空中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物理课。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今年我国将首飞长征七号火箭,还将发射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并搭载两名宇航员在天宫二号实现30天以上的驻留。

  探月工程

  13年的时间,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已从上九天发展到揽明月。


  2013年9月,探月工程进行了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首次实现可中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

  中国探月三期嫦娥五号计划2017年前后将实施 “奔月-落月-采样-返回地球”步骤。

  到那时候,我们也将有机会在自己的国家,近距看到来自月球的土壤。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据全国人大代表,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透露,计划于2017年发射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目前已进入探测器的生产阶段。而提及“载人登月”这一话题,他表示,“中国人一定能登上月球,既然要去,越早越好。”

  深海探测


  在深海探测领域,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法、俄、日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2012年7月,“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2014年12月,“蛟龙”号首次赴印度洋下潜。之后,“蛟龙”号多个海域开展下潜作业,为开展不同海区的资源、环境状况对比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今年,还将继续探秘。

  再来看那几个我们听着都觉得难懂的词:

  量子通信


  2月25日,潘建伟在位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办公室内补充完善提案。

  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通讯方式。不懂?好吧,先讲讲,生活中您最怕什么?怕被窃听,怕密码泄露!从风靡一时的电影《手机》、《窃听风云》到现实版的斯诺登事件,讲的都是这些事儿。

  而有了量子通信,就不用怕了。它可以实现抵御任何窃听的密钥分发,进而能保证用其加密的内容不可破译。它适用于政府、军队、金融等黑客觊觎的重点领域,能一定程度上保证这些网络的加密信息不被破译,并及时发现潜在的网络攻击行为。

  说白了,量子通信是一种“黑科技”,保护信息安全。

  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表示,未来能够形成天地一体的全球化量子通信基础设施,形成完整的量子通信产业链和下一代国家主权信息安全生态系统,构建基于量子通信安全保障的未来互联网,即“量子互联网”。

  中微子振荡

  中微子可以说是20115年的科技热词,日本和加拿大学者因为在这个领域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王贻芳)

  中国学者王贻芳因其领导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获美国物理学会潘诺夫斯基实验粒子物理学奖。而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也入选2012年年末美国《科学》评选的“2012年十大科学进展”。

  就在去年,清华大学在一个垂直岩石覆盖达2400米的地方,建了一个世界上最深的地下实验室。这样的深地实验室,全世界也就十几个。做啥实验呢?就包括中微子振荡。

  那中微子究竟用来做什么?

  在物理学界,不少人都有这样的共识,中微子 虽然“其貌不扬”,但它在微观物理粒子规律和宏观的宇宙演化中都有着重要地位,甚至可能与宇宙中的反物质消失之谜有关。

  高温铁基超导
  

  中国首台自主产权重离子治癌专用装置

  2014年1月10日在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连续三年空缺之后,以赵忠贤、陈仙辉、王楠林、闻海虎和方忠为代表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凭借“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获得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去年,中科院电工研究所马衍伟研究组成功研制出国际第一根10米量级的高性能122型铁基超导长线,实现了铁基超导线带材领域的新突破。

  超导现象从1911年发现至今已超过100年,超导材料的物质结构、性质及品种逐渐清晰,并开始渐渐走近百姓生活。

  高温超导都用在哪里?其实,在生活中,超导无处不在。如高温超导滤波器被应用于手机和卫星通讯,明显改善了通信信号和能量损耗;世界上各医院使用的磁共振成像仪器(MRI)中的磁体基本上都是由超导材料制成的;中国建成的世界上首个示范性超导变电站,它体积小、效率高、无污染等,是环保经济的代表,关乎我们的绿色生活……

  超导在科学研究、信息通讯、工业加工、能源存储、交通运输、生物医学乃至航空航天等领域均有重大的应用前景,同时,超导也在为人类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着各种便利。

  在总理报告中,讲到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时,关于科技,他提到:

  “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那么,“十三五”还有哪些更牛的高科技,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