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AI生成内容
-
网络文学AI洗稿问题专题研讨会在京举行
洗稿、抄袭乱象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次研讨会邀集网络文学头部平台、网络文学作家、法律专家、版权管理部门负责人等各方代表,围绕“AI洗稿”等网络文学版权保护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马德献在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此次会议探讨AI生成物的版权问题与相关法律边界,推动建立AI内容溯源与侵权侦测技术体系,构建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赋能四位一体的治理格局;王彦杰从北京互联网法院相关司法实践
发布时间:2025.05.07 -
AI生成内容可版权性的判断路径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下简称“AI”)是当前热议的科技话题,其一般定义为“与人的思考方式与行为方式相似的智能程序”。随着AI技术的发展,基于AI技术生成的文章、音乐、照片、画作等(以下简称“AI生成内容”)已经从科学研究阶段日益进入广泛使用及传播的大众领域。比如目前有很多新闻写作软件可以自动生成新闻报道,国内的腾讯“dreamwriter”、今日头条“AI
发布时间:2020.04.30 -
关于在专利申请文件中禁用AI直接生成内容的通知
各申请主体、代理机构: 近期,南京市知产保护中心在开展预审案件审查工作过程中,发现部分申请主体和代理机构提交的专利申请文件内容呈现出明显的程式化特征,经过严格核查,确认相关内容系人工智能直接生成。为保证后续专利申请预审案件文本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原创性,维护公平公正的申请环境,现特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禁用要求 1.严禁在专利申请文件中使用AI直接生成的内容。专利申请文件应当由申请人或其
发布时间:2025.06.09 -
为何我的回答被平台判定为AI生成?法院:平台需对判定结果进行适度的解释说明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点击查看详情)。《标识办法》规范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的使用,要求用户发布AI生成合成内容时主动声明并进行标识,网络信息内容传播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措施,规范生成合成内容传播活动,如核验文件元数据、添加显著提示标识并提醒公众,提供必要
发布时间:2025.06.26 -
AI冒充央视主持人卖鱼油?北京查处首例滥用AI技术发布虚假广告案
当熟悉的主持人面孔出现在广告中,以权威口吻推荐“神奇疗效”产品时,您是否会产生信任从而下单购买?随着人工智能合成技术的发展,通过AI技术生成个性化内容、精准投放广告等方式,实现了从创意生产到效果转化的变革,对数字广告业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但利用AI技术冒充专家、学者、明星、网红等公众人物或者打造“虚假人设”进行广告宣传的新型违法行为已然出现。 2025年起,北京市市场监管系统积极推进广告市场秩序
发布时间:2025.10.22 -
腾讯、抖音、快手、B站、DeepSeek等平台官宣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9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明确所有AI生成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都要“亮明身份”。 《办法》明确,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合成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虚拟场景等信息。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包括显式标识和隐式标识。平台在服务提供者的内容
发布时间:2025.09.02
共计1页,6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