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专利
-
Moderna在德国胜诉BioNTech和Pfizer
中国知识产权律师网从JUVE Patent获悉,2025年3月5日,德国杜塞尔多夫地方法院对mRNA疫苗专利纠纷作出裁定,BioNTech和Pfizer因侵犯Moderna专利权需要承担赔偿责任。这是Moderna在去年伦敦后的第二次胜诉。 2022年8月,Moderna就两项专利EP 3 590 949和 EP 3 718 565向法院针对Pfizer和BioNTech提起侵权诉讼。这两项专利
发布时间:2025.03.06 -
无效宣告审查程序违反听证原则的认定
【裁判要旨】 无效宣告请求人仅主张本专利不具备新颖性故亦不具备创造性,且未提出本专利不具备创造性的其他具体理由,专利行政部门未告知专利权人本专利不具备创造性的其他具体理由,亦未给予其针对该具体理由陈述意见的机会,径行认定本专利具备新颖性但不具备创造性,专利权人主张无效宣告审查程序违反听证原则,构成违反法定程序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关键词】行政 发明专利权无效 听证原则 【基本案情】 某
发布时间:2025.04.03 -
长江存储在美国起诉美光侵犯其11项专利
据外媒Tomshardware报道,中国3DNAND闪存制造商长江存储,日前再次将美光告上法院,在美国加州北区指控美光侵犯了长江存储的11项专利,涉及3D NAND Flash 和 DRAM产品。 长江存储还要求法院命令美光停止在美国销售侵权的存储产品,并支付专利使用费。 长江存储指控称,美光的96层(B27A)、128层(B37R)、176层(B47R)和232层(B58R)3DNAND
发布时间:2024.07.23 -
涉“人脸识别”发明专利确权案
【案号】 (2021)最高法知行终556、581、738号 【基本案情】 北京某科技公司系专利号为200480036270.2、名称为“一种获取人脸图像的方法及人脸识别方法与系统”的发明专利的专利权人,某电脑贸易(上海)公司、某贸易(上海)公司、某贸易(上海)公司南京分公司分别针对涉案专利权提出无效宣告请求。北京某科技公司在涉案专利权无效宣告审查期间提交了专利权利要求书修改文本。国家知识产权局
发布时间:2024.07.29 -
日本调查公司发布高温超导技术专利动向
2024年7月25日,日本调查公司Astamuse发布高温超导技术[1]的未来前景调查。高温超导技术作为一项支持未来社会基础设施的技术,报告将从其专利、项目资助、初创企业等方面分析该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趋势。 1. 高温超导技术相关专利动向 该调查在专利摘要字段中检索包含“高温超导”和“铜氧化物超导体”等关键词的专利数据共3,704项,并总结了关键词在2012至2022年间出现的频率和增长率[2
发布时间:2024.08.13 -
电商平台展示内容与制造行为的认定
【裁判要旨】 人民法院可以综合考虑被诉侵权人在电商平台上展示的产品销售链接中关于产品型号、产地、数量的标注以及“厂家直销”等描述,合理推定被诉侵权产品由其制造。 【关键词】 民事 侵害发明专利权 电商平台 展示内容 制造 【基本案情】 意大利某机械股份公司系专利号为02829511.0、名称为“用于破碎并筛分石头的铲斗”的发明专利的权利人,其发现山东某工程机械公司在“爱采购”“搜了网”“材料网
发布时间:2024.08.22 -
三星在美国因无线充电器专利被判1.92亿美元
中国知识产权律师网从路透社获悉,上周五,美国德州联邦法院陪审团裁定,三星电子的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和其他设备的充电器因侵犯无线设备充电相关的五项专利,需向专利持有公司Mojo Mobility赔偿逾1.921亿美元。 陪审团还认为,三星的侵权行为是故意的,这可能导致法官将赔偿金额增加至多三倍。 三星的一名律师和发言人没有立即回应对周一判决发表评论的请求。Mojo的律师表示,该公司“很高兴陪审团承认
发布时间:2024.09.18 -
以标准及标准必要专利为例浅析公知常识的证据形式问题
摘要 除指南规定的教科书和工具书外,其他证据材料能否作为公知常识的证据形式在实践中存在一定争议。本文从公知常识的内涵出发,结合美日欧对公知常识的规定,确定了公知常识的认定标准,并从证据资格和证明力的角度对“用于证明公知常识的证据”能够作为“公知常识性证据”进行了剖析,在厘清标准和标准必要专利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判断其能否作为公知常识性证据的思路。 关键词 标准 标准必要专利 公知常识 证据形式
发布时间:2024.10.22 -
专利申请岂能沦为商业秘密侵权的掩护
专利申请真的可以作为侵害他人商业秘密的法律漏洞吗?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就浙江某动力公司与某威公司因雇员跳槽引发的商业秘密侵权纠纷案做出二审终审判决,依法认定原告浙江某动力公司商业秘密主张成立,被告某威公司与跳槽员工构成商业秘密侵权,应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170万元。 该案属于技术员工跳槽,滥用专利申请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的典型。此次判决向市场明晰,专利认定与商业秘密认定标准不存在必然的法律
发布时间:2024.10.21 -
西部数据因侵犯数据安全专利被判赔3.157亿美元
中国知识产权律师网从路透社获悉,上周五,美国加州联邦法院陪审团称,数据存储提供商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因侵犯数据安全技术专利所有人SPEX技术公司(SPEX Technologies)的权利,须向其支付3.157亿美元的赔偿金。 SPEX的一名律师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陪审团认定,西部数据的几款自动加密硬盘产品侵犯了SPEX技术公司一项涉及数据加密创新的专利。 2016年
发布时间: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