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2024年1月,日本游戏开发商Pocketpair推出现象级游戏《Palworld》,因玩法与任天堂旗下《精灵宝可梦》(Pokémon)高度相似,引发任天堂知识产权(IP)警告。任天堂于同年9月提起诉讼,主张Pocketpair侵犯其两项专利家族:
捕捉机制专利:通过投掷道具(如精灵球)或释放战斗角色捕获生物;
平滑切换专利:实现地面坐骑与空中载具的无缝切换(如骑马后跳跃至飞行生物)。
核心争议点
1. 专利有效性争议
技术贡献缺失:涉诉专利仅描述“若玩家执行A则触发B”的游戏规则,未体现技术方案(如算法、硬件改进),缺乏《专利法》要求的“技术进步性”。
分案专利策略:任天堂在《Palworld》发布后申请分案专利(2024年),试图覆盖游戏现有功能,但根据“禁止事后追溯”原则(prior art),此类申请可能因缺乏新颖性被无效。
2. 法律程序与管辖权
日本诉讼:东京地方法院(Lisbon分庭)已驳回任天堂多项初步禁令(PI)申请,认定“无迫近侵权风险”(no imminent infringement)。
美国专利无效风险:Pocketpair通过修改代码规避美国专利,并计划依据§ 101条款(技术方案适格性)及PTAB程序挑战任天堂美国专利的有效性。
3. 行业影响与战略动机
威慑意图:任天堂试图通过诉讼震慑行业,暗示“任何与宝可梦相似的设计均可能被诉”(除索尼、微软等专利储备更强的竞争者外)。
反噬效应:诉讼引发玩家不满(强制适应修改后的机制),且可能加速仿制药企对任天堂专利的反制布局。
技术细节与法律策略
专利无效抗辩
现有技术(Prior Art):Pocketpair指出,任天堂主张的游戏规则(如捕捉机制、角色切换)已在多款游戏中存在,缺乏新颖性。
技术特征缺失:例如,“平滑切换”专利未改进3D引擎效率,仅描述像素移动方向变化,在虚拟空间中无实质技术意义。
规避设计(Workaround)
Pocketpair在专利授权前修改关键代码(如替换按钮映射),使任天堂难以在美国发起诉讼,同时通过日本诉讼削弱禁令效力。
游戏规则专利的司法态度
欧洲标准:欧洲专利局(EPO)仅对含技术贡献的游戏规则(如结合物理时钟的宝可梦生成机制)授予专利,纯抽象规则(如地面/空中切换)被排除。
美国倾向:USPTO近年收紧“技术方案”审查,但任天堂专利仍可能因“抽象想法”被判定无效。
行业反弹风险
开发者抵制:若任天堂胜诉,可能引发游戏行业集体反对,导致专利诉讼泛滥化,损害创新生态。
玩家利益冲突:任天堂禁止《Palworld》登陆自家主机,但玩家群体重叠度高,强制修改机制或导致用户流失。
案件走向预测
日本败诉风险:法院或认定任天堂专利无效,Pocketpair无需赔偿;
美国诉讼拖延:Pocketpair已规避关键专利,任天堂或放弃美国诉讼;
行业长期影响:若任天堂坚持“规则专利”策略,可能加速立法明确“技术方案”边界,限制此类诉讼滥用。
(编译自:www.ipfray.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