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Base on one field Cast our eyes on the whole world

立足一域 放眼全球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布鲁盖尔发布中美欧关键技术前沿创新比较报告:AI、量子计算与半导体竞争格局分化

发布时间:2025-07-02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律师网
字号: +-
563

欧洲知名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Bruegel)近日发布研究报告《中美欧公司在关键技术前沿创新方面领先地位的比较》,揭示中美欧在人工智能(AI)、量子计算和半导体三大战略技术领域的竞争态势。报告显示,美国在量子计算与AI领域保持主导,中国在半导体制造环节加速突破,欧盟则面临创新主体碎片化与技术转化率低的挑战。

量子计算:美国领跑,中欧追赶

美国的IBM(Internatioan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谷歌等科技巨头占据绝对优势,三家美企同时跻身三项关键技术专利榜前列,2019-2023年量子计算专利占比超50%。微软的拓扑量子比特研究虽存争议,但IBM的量子系统商业化进程遥遥领先。

中国的华为、阿里巴巴在量子通信领域表现突出,但硬件创新滞后,专利中仅0.29%为突破性创新。本源量子虽在超导量子计算机领域取得突破(如“本源悟空”72量子比特芯片),但整体仍需依赖高校与实验室成果。

欧盟的创新主体以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研究机构为主,专利总量仅为美国1/3,但与中国的差距较小。芬兰IQM公司(IQM Quantum Computers)等初创企业崭露头角,但产业链间的相互协作不足

人工智能:美中应用层竞争,基础研究仍存在短板

美国生成式AI(如OpenAI的GPT系列)与算法创新(谷歌、微软)领先,2023年AI专利占比达68%。亚马逊在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占比58.34%,医疗AI应用广泛。

中国计算机视觉(字节跳动、百度)与工业机器人(优必选)快速崛起,但基础算法专利占比不足20%。华为在视觉与文本数据处理领域均衡发展,平安集团聚焦医疗AI。

欧盟专利总量仅为美国1/5,医疗AI(西门子健康)为少数亮点,企业参与度低。爱立信、诺基亚等通信企业在AI驱动的网络优化中占优势。

半导体:美国处在领域顶端,中国扩大制造,欧洲处于边缘化

美国英伟达(GPU)、英特尔(设计)垄断高附加值环节,美光占据35%存储芯片市场。应用材料在半导体制造设备领域占比超50%。

中国中芯国际14nm工艺量产,但光刻机依赖ASML,突破性专利占比不足1%。长鑫存储、长江存储在DRAM/NAND领域快速扩张,但受美国制裁影响波动显著。

意大利、法国的半导体专注于汽车芯片的研发,光电子研发技术停滞,专利转化率仅9%。英国在传感器与微机电系统(MEMS)领域优势明显,但商业化能力不足。

典型案例

美国通过技术封锁倒逼生态闭环。美国对华进行芯片出口限制,促使英伟达生产“降级版”H20芯片,满足美国的出口管制要求;DARPA(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投入25亿美元实施“电子复兴计划”,确保微电子技术代差。

中国开展逆向工程与开源突围。华为海思拆解高通芯片设计麒麟系列;DeepSeek开源模型参数达千亿级,算力需求仅为美国同类AI的十分之一。

欧盟存在碎片化困境难破。意大利量子初创公司IQM获1.2亿欧元资助,但产业链协同不足;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技术难对接本土企业。

专家观点

布鲁盖尔高级研究员艾丽西亚·加西亚-埃雷罗指出:“中美在技术链上游的‘头部对决’已重塑全球创新版图,而欧盟的被动角色暴露了其政策分散化的弊端。” 报告建议,技术竞争需从“零和博弈”转向“规则共建”,尤其在AI伦理与量子标准制定领域。

没有了 下一篇下一篇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