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这里几乎每天都有重大新闻发生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知识产权环球资讯|TikTok Global诉字节跳动索赔580亿美元;英伟达H20芯片风险被约谈;汪苏泷收回《年轮》授权

发布时间:2025-08-01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律师网
字号: +-
563

资讯速览:

1. TikTok Global在美国诉字节跳动,索赔580亿美元

2. 国家网信办就H20算力芯片风险约谈英伟达

3. 汪苏泷收回授权:《年轮》版权之争

4. 拼多多海外版Temu被欧盟认定违反《数字服务法》

5. 索尼诉腾讯《荒野起源》游戏侵权

6. 欧盟委员会就环球音乐收购交易展开反垄断调查

7. 意大利竞争管理局对Meta发起反垄断调查 

8. 泡泡玛特在美国对7Eleven提起诉讼

1. TikTok Global在美诉字节跳动,索赔580亿美元

7月15日,TikTok Global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南区联邦地区法院起诉字节跳动。原告TIKTOK GLOBAL LLC(以下简称TG)是一家佛罗里达州有限责任公司,总部位于阿肯色州,TG的成员是纽约公民,于2020年开展对字节跳动的在美业务的收购。

TicTok在美业务的收购事项源于2020年。当年8月6日,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风险为由发布行政令,要求字节跳动剥离TikTok美国业务,并禁止行政令发布后45天内美国公民与TicTok做交易。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以下简称CFIUS)依据《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制定规则,监督剥离流程。

之后,TikTok 先后在联邦法院提起多轮诉讼,指出该行政令违反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言论自由)和第五修正案(正当程序条款)。法院多次裁定暂停执行禁令,认为政府未能提供实际威胁证据,且直接封禁平台超出必要限度;核心论点包括行政令缺乏明确证据支持、扩展打击范围至字节跳动其他业务、违反禁止授权原则等。

拜登政府上台后,调整策略以规避法律风险。2024年4月,国会通过《保护美国人免受外国对手控制应用程序侵害法案》,要求字节跳动在270天内剥离TikTok美国业务,否则禁用。该法案通过立法形式绕过行政令的宪法争议,试图通过“不卖就禁”迫使字节跳动妥协。字节跳动随后对该法案的合宪性提起了诉讼。

2025年1月,美国最高法院裁定《保护美国人免受外国对手控制应用程序侵害法案》合宪,TikTok被迫于1月19日关停服务。但特朗普在就职次日签署行政令,将宽限期延长75天;4月4日,第二次签署行政令,将禁令再次延长75天;6月17日,延长最后期限90天,截止日期推迟至9月中旬

与此同时,TG积极推动对字节跳动的收购事宜。TG在诉讼状中主张,其已经于2020年8月成功与TicTok董事长取得联系,并表达有意收购的意向,9月6日,TikTok Global成立,旨在实现CFIUS的剥离解决方案,于2020年9月9日向CFIUS提交合规收购通知。2020年9月14日提交330亿美元资产购买协议(APA),计划全资收购TikTok美国业务以解决国家安全问题。2020年9月24日将报价提高至580亿美元(含现金、广告承诺、股权等)。

TG称,原告是唯一严格遵守所有CFIUS程序的意向买家,且已于2020年9月14日凌晨5:04提交了可完全执行的收购协议,但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00左右,财政部长姆努钦却在CNBC上露面,并宣布甲骨文已被选定为TikTok美国业务的“可信技术合作伙伴”。

TG主张,就在原告准备向公众介绍自身情况并商议其330亿美元的收购协议之际,其新颖的品牌战略遭到挪用,被突然夺走,并在全国性电视节目中被展示,仿佛这一战略原本就属于他人。诉讼状中记载,“这一巧妙的操作给字节跳动提供了一条替代路径,一条能巧妙规避《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严格要求的路径:字节跳动没有被迫出售资产,而是获得了组建复杂合作伙伴关系的机会——这是一项与科技巨头甲骨文和微软达成的涉及云存储的战略联盟,零售巨头沃尔玛的加入进一步强化了该联盟。”

此次起诉的赔偿金额高达580亿美元,案件已于佛罗里达州南区联邦地区法院立案。后续进展,中国知识产权律师网将持续关注。

2. 国家网信办就H20算力芯片风险约谈英伟达

2025年7月31日,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有关规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约谈了英伟达公司,要求英伟达公司就对华销售的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问题进行说明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特供版H20是英伟达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AI芯片,其诞生与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密切相关,旨在符合美国监管要求的同时,保住英伟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2023年10月17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布更新的出口管制最终规则,对销往中国的先进计算芯片设置了“总体处理性能”和“性能密度”两道技术红线,英伟达当时畅销的H100、A100以及H800、A800等数据中心GPU产品因不符合要求,被挡在中国市场门外。

为应对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英伟达迅速调整产品策略,开发出H20、L20和L2三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新芯片,其中H20是面向AI训练任务的旗舰型号。H20与H100同样基于Hopper架构,但关键性能进行了调整,其FP16/BF16算力为148TFLOPS,总体处理性能低于美国商务部设定的4800TPP管制红线,达到了“合规”标准。

H20原定于2024年初上市,但因需通过美国政府的额外审核程序,面市时间一再推迟。2025年4月,H20又被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禁售。随后,英伟达CEO黄仁勋半年内三度往返中美,积极洽谈,推动政策转向。7月15日,黄仁勋透露美国政府已向英伟达保证将授予H20销售许可证,英伟达希望尽快启动交付。2025年7月16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北京第三届链博会开幕式上致辞。

然而交易并没有顺利进行。近日,英伟达算力芯片又被曝出存在严重安全问题,此前,美议员呼吁要求美出口的先进芯片必须配备“追踪定位”功能,美人工智能领域专家透露,英伟达算力芯片“追踪定位”“远程关闭”技术已成熟。

若漏洞被利用,中国云计算、AI、智慧城市等领域超千亿元规模项目可能成为“定时炸弹”。远程操控能力可能威胁政企机密及公民隐私,尤其涉密领域风险极高。

后续进展,中国知识产权律师网将持续关注。

3. 汪苏泷收回授权:《年轮》版权之争

2025年7月,汪苏泷与张碧晨围绕歌曲《年轮》的版权与原唱爆发争议,导致十年合作关系的破裂。

《年轮》是汪苏泷2015年为电视剧《花千骨》创作的OST((指影视、游戏等视听作品与音乐制作方、歌手或平台围绕作品配乐及主题曲的创作、制作、宣发等环节展开的跨界协作),张碧晨女声版于2015年6月15日作为插曲首发,汪苏泷男声版于6月30日上线。两人曾多次合作演唱,关系密切。

争议源于网红“旺仔小乔”在2021年直播及评论区多次宣称《年轮》“原唱只有张碧晨”,否认汪苏泷的原唱身份。相关言论于2025年7月被翻出,引发双方粉丝激烈争论。随后平台标签变动激化了矛盾,QQ音乐短暂移除张碧晨版《年轮》的“原唱”标签(后恢复为“双原唱”),而网易云音乐长期标注“张碧晨、汪苏泷双原唱”。

此次争议主要在于“原唱”身份的定义分歧。“原唱”并不是著作权法上的概念,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原唱是歌曲由某个歌手最早公开演唱,因此张碧晨主张自己是该歌曲的唯一原唱,且提供了国家级版权登记(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平台首发记录和剧方认证。需注意的是,虽然张碧晨首先登记了《年轮》歌曲版权,但在法律上仅拥有表演者权等部分权利,该权利本质上属于“邻接权”,产生的前提是著作权人许可表演者表演其作品。 

而汪苏泷方则主张“双原唱”,认为依照行业管理,OST多版本常共享原唱身份(如《知否知否》胡夏与郁可唯);且公布2015年项目邮件证明男女双版本同步规划,汪苏泷全程主导制作。

之后,双方矛盾升级。汪苏泷方于7月25日00:05发布声明收回《年轮》所有演唱授权。张碧晨方当日02:16发布声明坚称“唯一原唱”,宣布“出于尊重不再演唱《年轮》”。双方十年合作终结,此前合唱成为历史。

那么,歌曲的著作权人是否有权向“原唱者”收回其音乐作品的著作权?据报道,张碧晨方称合约赋予“全球永久演唱权”。若此情况属实,还需进一步确定,许可合同是否约定著作权人拥有单方解除合同的权利;从公开信息上看,汪苏泷授予张碧晨《年轮》的永久演唱权很可能是无偿的,但是,即便是免费赋予的永久演唱权,授权方通常也不能随意解除合同,解除合同须有法定理由。

由于《著作权法》未明确定义“原唱”,导致了大众对“原唱”概念的理解与合同约定、行业惯例产生了矛盾。实践中或可参考《知否知否》歌曲通过合唱版明确双原唱,规避争议。我们既要尊重著作权核心地位,同时也需认可表演者的传播贡献,避免“双输博弈”。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三条 【合同法定解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4. 拼多多海外版Temu被欧盟认定违反《数字服务法》

根据欧盟委员会2025年7月28日发布的初步调查结果,中国电商平台Temu(拼多多集团旗下的跨境电商平台)被认定违反欧盟《数字服务法》(Digital Services Act,以下简称DSA),主要涉及平台非法产品销售管控缺失、风险评估不充分等问题。

此次调查始于2024年10月。调查中,欧盟通过“神秘购物测试”(mystery shopping exercise)发现,Temu平台上存在大量不合规产品,包括不安全婴儿玩具(如含窒息风险的小零件)和小型电子产品(如未通过安全认证的充电设备)。测试表明,欧盟消费者在该平台遭遇非法产品的风险极高,部分品类违规率超过90%。

并且Temu提交的DSA合规风险评估被指“不准确”,因其仅依赖行业通用数据,未基于平台自身(Temu2025年数据显示,其在欧盟拥有9300万月活用户,是DSA定义的“超大型平台”之一)交易数据分析具体风险点(如商户资质、商品来源)。欧盟认为该缺陷导致Temu未能建立有效的商品审核与下架机制。

欧盟委员会表示,Temu可在11月前进行申辩。若最终违规成立,将面临最高达全球年营收6%的罚款,以Temu母公司拼多多2024财年营收估算,罚款或超数十亿美元;并被要求进行强制整改,包括重建风险控制系统、下架高风险商品、开放第三方安全审计等。

除非法销售问题外,欧盟同步审查了以下指控:(1)成瘾性设计(Dark Patterns)。利用倒计时、游戏化界面诱导用户过度消费;(2)算法不透明:未公开商品推荐逻辑,涉嫌操纵展示结果;(3)数据访问限制:阻挠研究人员获取平台安全数据。

当前Temu仅表示“继续全力配合调查”,未承认违规。后续进展,中国知识产权律师网将持续关注。

5. 索尼诉腾讯《荒野起源》游戏侵权

索尼互动娱乐(SIE)于2025年7月26日向美国加州北区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指控腾讯旗下北极光工作室开发的《荒野起源》侵犯其《地平线》(Horizon)系列的版权与商标权,称其为“盲目克隆”(slavish clone)。

索尼强调,腾讯曾在2024年向索尼提出合作开发“中国风《地平线》游戏”的授权请求,但遭明确拒绝;此后腾讯仍推出高度相似的游戏,涉嫌故意侵权。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1月,PlayStation(索尼)中国官方账号曾转发《荒野起源》宣传片并提及“未来合作”,但半年后双方对簿公堂,凸显出合作意向的破裂。

索尼指控的核心内容

(1)游戏设计高度雷同。世界观与设定均以机械兽统治的后末日世界为背景,人类退化为部落文明,玩家需对抗机械生物并重建家园。场景覆盖热带雨林、沙漠、雪山等相同地貌;主角均为红发年轻女性,身着兽皮混搭服饰,且佩戴与《地平线》女主角Aloy几乎一致的耳挂式扫描装置(Focus);核心玩法开放世界探索、机械兽部位破坏、弓箭对抗、生存建造等机制高度重叠。

(2)宣传材料与美学抄袭。索尼指出,《荒野起源》的宣传片在色调、构图、字体、光影效果甚至镜头视角上与《地平线》存在“实质性重叠”。例如,机械兽设计、场景布局和技能树界面被指近乎复制。多家游戏媒体(如Kotaku、GameRant)及玩家社区(Reddit、Steam)均评价该作为“零创新地平线”(Horizon Zero Originality),认为其刻意诱导消费者误认为是《地平线》续作。

(3)腾讯的知情意图。诉讼文件显示,腾讯在2023年启动开发,2024年被索尼拒绝授权后仍继续推进项目。索尼曾尝试非正式沟通,但腾讯再次提出授权请求而非修改游戏,遭拒后仍进行全球测试宣传。

索尼要求法院禁止《荒野起源》的开发、发布及传播;索赔暂未确定具体数额;并要求腾讯销毁所有侵权素材并由索尼监督执行。

这并非腾讯首次卷入抄袭纠纷。2024年《元梦之星》被指抄袭网易《蛋仔派对》地图设计;2007年《QQ堂》被韩国NEXON起诉抄袭《泡泡堂》。目前,腾讯未对诉讼作出公开回应。后续进展,中国知识产权律师网将持续关注。

6. 欧盟委员会就环球音乐收购交易展开反垄断调查

今年7月,欧盟委员会对环球音乐集团(UMG)旗下维珍音乐集团(Virgin Music Group)以7.75亿美元收购独立音乐服务商Downtown Music Holdings(DMH)的交易展开深度反垄断调查,认定该交易可能“显著阻碍市场竞争”,甚至导致“一个重要独立竞争对手退出市场”。

环球音乐当前已掌控全球音乐版权市场近40%的份额,收购Downtown后其版权控制力将进一步突破反垄断红线,尤其在奥地利、荷兰等国的录制音乐批发分销市场形成垄断地位。Downtown作为独立音乐领域的关键竞争者,服务超400万创作者及5000家厂牌(如运营CD Baby、Songtrust等平台),其退出将削弱市场多样性。

欧盟指出,环球可能利用Downtown的独立音乐人商业数据(如版权趋势、版税结算信息)为自身谋利,甚至操纵发行渠道打压竞争对手。例如,环球可通过分析Downtown的数据库预测独立音乐市场动向,优先推广自家艺人作品,挤压中小厂牌的生存空间。双方在音乐版权代理、数字发行等领域高度重叠,合并后或将控制从创作到分发的全链条,导致流媒体平台版权采购成本上升,最终转嫁至消费者。

从历史案例来看,2012年环球收购百代案件中,欧盟仅批准其承诺剥离部分资产,包括法国业务,最终将欧洲市占率压至40%以下;2021年索尼收购AWAL中,被迫放弃部分艺人合约以通过审查。本次调查或将延续欧盟对文化创意产业“高市占率零容忍”的立场,若环球无法提出有效补救方案,交易可能被否决。

欧盟于2025年7月启动深入调查,要求环球提交市场占有率数据及补救措施,最终裁决截止日为2025年11月26日。后续进展,中国知识产权律师网将持续关注。

7. 意大利竞争管理局对Meta发起反垄断调查

2025年3月,Meta(原名Facebook,是美国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主要经营社交网络、虚拟现实、元宇宙等产品)将Meta AI预装至WhatsApp(WhatsApp是Meta公司旗下的即时通讯软件)搜索栏,用户无法关闭或移除该功能,该功能的启用未征得用户同意。

2025年7月30日,意大利竞争管理局(AGCM)正式宣布对Meta开展反垄断调查,指控其违反《欧盟运行条约》(TFEU)第102条,涉嫌在WhatsApp中预装Meta AI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WhatsApp在全球拥有超20亿用户,在意大利即时通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份额超80%)。AGCM认为Meta利用这一地位优势强制推广AI服务,使得其他AI软件(如Google Gemini、ChatGPT)处于非公平竞争环境;将AI服务与通讯工具强制绑定,构成技术搭售,剥夺用户选择权。AGCM强调Meta的策略并非基于技术优势,而是依赖现有垄断地位扩张业务,属于不正当竞争。

若违规成立,最高可处Meta全球年营业额10%的罚款(2024年Meta营收约1340亿美元),可能还会强制要求WhatsApp提供“禁用AI”选项或第三方AI接口。

8. 泡泡玛特在美国对7Eleven提起诉讼

泡泡玛特(POP MART)于2025年7月23日向美国加州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指控连锁便利店7Eleven及其七家特许经营商销售仿冒Labubu玩偶,侵犯其商标权、版权及商业外观权。

事件源起美国消费者在TikTok发布的曝光视频,显示7Eleven门店公然销售标注“Lafufu”字样的山寨Labubu玩偶,单价25美元(与正品持平),但质量粗劣,如脱线、漆面斑驳。仿冒品包装错印“Monster Gardon”(正版为“Monster Garden”),玩偶细节缺失(如正品九颗牙齿被简化)

泡泡玛特在诉状中通过288项事实陈述与证据,提出四项核心侵权指控:(1)商标假冒。仿冒品使用“RORMART”(正版“POPMART”)、直接盗用“LABUBU”商标宣传;(2)商业外观侵权。复制Labubu标志性宽嘴、挑眉、卵形耳设计的整体造型;(3)版权侵权。盲盒包装(“ExcitingMacaron”)、内袋设计与正版“实质性相似”;(4)帮助侵权责任。7Eleven未履行供应链监管义务。

Labubu在2025年上半年,引发全球热潮,泡泡玛特利润激增350%,美国销售额增长超5000%。由于限量款拍卖价达108万元人民币,催生了二级市场溢价与假货泛滥,2025年6月至今,中国海关查获侵权Labubu玩偶超4万件。

诉状指出,7Eleven通过库存系统可追踪商品来源,却未审核加盟店供应商资质,放任仿冒品进入供应链。7Eleven若败诉,可能面临高额赔偿、强制下架令及品牌声誉损害。

这是中国原创IP走向全球化的重要诉讼,判决若胜诉,可以间接推动中国潮玩IP的国际认可度,并促使其他零售商调整采购策略,严格审查并选择正版授权商品。后续进展,中国知识产权律师网将持续关注。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