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知产要案,尽在其中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发布《上海市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典型案例》(2024)

发布时间:2025-07-08 来源: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字号: +-
563

为加强企业出海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升企业的纠纷应对能力,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上海分中心编纂了《上海市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典型案例》(2024),现整理部分案例予以公布,供各地各单位借鉴。

案例一 上海某公司与美国某公司专利侵权纠纷案

案情摘要:

案件原告美国某公司于2023年9月在美国华盛顿地区法院起诉上海公司某日用产品侵犯其专利。针对本案,专家从优先权日、现有技术抗辩、无效程序,在美诉讼程序与国内差别等多维度开展应对指导,后上海公司补充检索了现有技术并与对方交换证据,对方在兼顾业务出售的多重因素下,已撤回在美国华盛顿地区对上海公司发起的专利诉讼。2024年7月,美国华盛顿地区发出最终判决,批准原告公司自愿撤回本案的动议。本案以原告公司无偏见撤回结案。

典型意义:

跨境电商企业在此类纠纷的实际应对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应诉、反击和和解的策略。该案企业在诉讼应对中的策略不仅限于技术辩护,还包括推动无效程序和与对方的和解谈判等。最终,美国公司在多重压力下选择撤诉,这说明企业在应诉过程中应具备灵活的战略思维,综合利用法律手段和商业策略来化解纠纷。

案例二 上海某公司与丹麦某公司跨境电商纠纷案

案情摘要

2024年5月23日,丹麦某公司基于其注册商标、商业外观等权利,在伊利诺伊州北区法院批量地针对附表A中436个被告提起诉讼(SAD诉讼)。其中第425号被告为上海公司。2024年6月4日,丹麦公司向法院申请临时禁令,当天法院即批准了该临时禁令申请。2024年6月26日前后,原告又向法院进一步申请初步禁令并获得法院批准。2024年7月,上海公司得知自身被诉。上海公司多次致函原告,确认没有向美国销售侵权产品,并提供了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区法院应遵循的判例法依据,主张法院对其没有管辖权。原告9月2日向法院主动撤回对上海公司的诉讼,解封其账户及全部资金,并提出向企业进行赔偿。

典型意义:

本案上海公司通过向法院申请出庭、与原告律师交涉等手段,迫使原告主动撤诉并承诺今后不就该事宜再起诉,是436个被告中唯一在不与原告和解并取得良好成效的当事人。本案是中国企业在SAD诉讼中罕见应诉成功且“零资损”的案例,是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在海外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成功示范。

《上海市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典型案例》全文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