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日前,浦东新区举行《浦东新区加强商业秘密保护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宣布会。《若干规定》在引导企业加强自我保护、明确商业秘密保护行政要求、强化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衔接、细化商业秘密保密要求等方面进一步接轨国际、探索创新,为浦东新区商业秘密保护筑牢法治根基。《若干规定》已于2025年7月28日经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25年8月28日起正式施行。
聚焦执法实践,创新举措提升行政保护效能
《若干规定》在商业秘密“三性”(非公知性、价值性、保密性)及侵权行为认定等方面进行了大胆而富有成效的创新探索。在信息非公知性举证要求上,权利人若能证明其主张信息的来源(如自行研发)并采取相应保密措施,而涉嫌侵权人无法证明其从公开渠道合法获取该信息,则认定该信息具有非公知性。这一规定合理分配了举证责任,大大减轻了权利人的举证负担,让权利人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不再“举步维艰”。
在侵权行为认定方面,有效借鉴司法实践中的“相同加接触”方法,同时增加“实质来源”的侵权情形,即经比对,双方信息虽不相同,但权利人能证明对方信息实质来源于己方信息(如优化改进后使用),亦构成侵权行为。这些创新举措为商业秘密类行政案件调查办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切实保障了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与国际上先进的商业秘密保护执法理念实现了无缝接轨。
浦东某人工智能企业负责人表示:“行业的高技术性等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对商业秘密采取严格的内部管理。核心秘密一旦泄露,将造成巨大财产损失,甚至失去一定的竞争优势。此次浦东新区商业秘密保护管理措施出台,能够有效减少被侵权后的救济成本。有了法律层面的保护,加上前期发布的指南,对企业而言形成了内外兼备的保护层,让我们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更有信心。”
立足本土实际,政府引领企业筑牢自我保护防线
自开展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地区建设工作以来,浦东市场监管局、浦东检察院等部门立足职能,陆续发布《浦东新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指南》(中英文版)、《三大先导产业商业秘密保护指南》《三大先导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指南》等指导性文件,帮助企业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若干规定》在前期成效的基础上,明确要求各相关职能单位通过发布保护指南、开展宣传培训、发布案例警示等多种方式,推动经营者建立健全商业秘密自我保护机制,加强事前防范指导,助力企业提升自我保护能力。这一举措,让企业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时,能够更加从容地守护自身商业秘密,增强在国际竞争中的底气。
某照明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我们可能更加倾向于以申请专利等方式保护知识产权,而现在商业秘密保护有了专门的立法,让我们有了更为灵活的选择,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更合适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
打破部门壁垒,构建协作研判“铁三角”
商业秘密泄露往往伴随着不正当竞争行为。浦东新区立法保护商业秘密,明确了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和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加大了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能够有效遏制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同时,完善的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制度也能够增强投资者和企业的信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来浦东投资兴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若干规定》一方面完善了侵犯商业秘密案件移送的具体情形,形成“行、刑、民”多向移送闭环,实现多部门有效衔接;另一方面建立商业秘密执法协助和案件研判机制。此外,为破解行政调查手段有限的困境,《若干规定》明确区市场监管部门在办案过程中,若涉及相关人员下落查找、可疑资金账户查询等需要协助的事项,可请求区公安部门给予协助。同时,要求建立商业秘密案件研判机制,规定区市场监管部门、公安部门、检察院三方可以提前明确案件走向和调查取证标准,帮助权利人选择更加适合的救济途径。
浦东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若干规定》如同打破了部门之间的‘坚冰’,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执法合力,为商业秘密保护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它让各部门在商业秘密保护工作中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协同作战’,共同为企业的商业秘密安全保驾护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