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0160652
中文
中文
EN
繁体
维权之路漫漫而修远
首页
知产速递
国际知产
审判动态
理论前沿
法官视点
案例聚焦
实务探讨
律师动态
裁判文书
法律宝库
网站地图
首席律师 徐新明
13910160652
ciplawyer@163.com
关于我们
在线咨询
专利
更多 >>
商标
更多 >>
版权
更多 >>
商业秘密
更多 >>
反不正当竞争
更多 >>
植物新品种
更多 >>
地理标志
更多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更多 >>
技术合同
更多 >>
传统文化
更多 >>
点击展开全部
律师动态
更多 >>
2025.10.29
美国法院禁诉令三步调查法的形成与发展:基于典型判例的分析
2025.08.27
徐新明律师入选北京市律师协会涉外律师人才库
2025.07.21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徐新明律师:吲哚布芬片专利纠纷中的创新与垄断
知产速递
更多 >>
《中美欧日韩五局复审无效程序用户手册》首次发布
2025.10.11
WTO就欧盟投诉中国“禁诉令”问题发布终局裁定
2025.07.24
《中美欧日韩五局外观设计视图提交指导手册》发布
2025.07.11
国内首个《专利池成熟度评价方法》团体标准发布
2025.11.11
知识产权环球资讯|晶科能源起诉美国光伏公司;上海首例AI大模型著...
2025.11.07
审判动态
更多 >>
盗用知名“剧本杀”营利 法院:侵犯著作权且情节严重,顶格适用5...
2025.11.11
外挂代练《原神》游戏销售数百万?法院:构成不正当竞争!
2025.11.11
“跳槽”“跳”到竞争对手公司,法院判了
2025.11.11
无锡中院作出全市首份商业秘密纠纷案件行为保全禁令
2025.11.11
用AI批量“测评”友商产品,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
2025.11.10
案例聚焦
更多 >>
最高院发布2025年人民法院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附判决书原文
2025.09.08
最高检发布9个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
2025.04.24
最高法发布2024年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典型案例
2025.04.22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三批典型案例发布!
2024.10.22
2023年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
2024.04.22
法官视点
更多 >>
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司法挑战与积极应对
2025.11.10
互联网平台算法推荐的版权侵权责任研究
2025.11.07
知识产权视角下数据权益保护之探
2025.11.04
从补正新要求反思商标“撤三”启动主体范围的限缩与破解
2025.10.31
商标权注册取得制度的检视与完善研究
2025.10.30
裁判文书
更多 >>
版权
某传媒有限公司与某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
2025.11.10
版权
某公司与北京某公司侵害广播组织权纠纷二审判决书
2025.11.10
反不正当..
长沙某公司与南京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2025.11.10
植物新品..
河南某种业有限公司与太和县某某农资经营门市部、某某丰硕种业有...
2025.11.06
反不正当..
北京抖某科技有限公司与南宁猎某科技有限公司等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2025.11.05
法律宝库
更多 >>
中国法库
法律法规
立法动态
政策指引
国际法库
他国法律
国际公约
返回列表
首页
>
维权之路
>
专利
中国企业如何让“337大棒”不再砸向自己
发布时间:2007-11-08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
作者:
字号:
+
-
563
经过近两年的艰难诉讼,珠海纳思达等24家公司还是被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ITC)判定侵犯了爱普生墨盒专利。目前,纳思达已向美国联邦巡回法院提起了上诉,但最终结果尚无从知晓。
其实,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遭遇337调查的不仅是纳思达一个企业,也不单单是墨盒一种产品。相关数据显示,仅今年1至8月,ITC共对我国发起12起337调查,直接涉案金额达16.6亿美元。面对频频来袭的“337大棒”,中国企业怎样才能避免?遭遇337调查后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
长期代理337调查案件的海陆国际律师事务所知名律师斯托基思 M. 索宾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对于刚走出国门不久的中国企业来说,完全避免类似337调查这样的知识产权诉讼是比较困难的,但也并非不可能。他给欲打入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提了三点建议:
首先,中国企业在进入美国市场之前,需要先做好“家庭作业”——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调查。在这个对知识产权进行梳理的过程中,要了解清楚所要进入的市场中有哪些主要的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弄清楚可能会侵犯哪些知识产权。如果竞争对手在美国市场上已经拥有了此类专利或者其他知识产权,就要对自己公司的产品进行修改和修正,以避免侵犯他人权利。
其次,当中国企业收到律师函、通告等材料,声称你所在的公司侵犯了他们所拥有的某项知识产权时,中国企业要认真对待这些通知和律师函,查证一下是否真得侵犯了他们拥有的知识产权。目前,很多公司在收到类似的通知或律师函时,只是将它们草草扔进垃圾筒,这并不是一个正确的策略。
第三,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而进攻的前提是自己拥有知识产权。在有关知识产权的诉讼中,如果原告知道你也拥有数量足够多、力量足够强的专利权,足以把他拖入“诉讼泥沼”,他在诉讼之前就会三思而后行,诉讼也可能就不会发生。而公司也可主动向ITC提起337调查,起诉别人。当然,这需要中国企业付出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那么,在337调查发生之后,中国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呢?
对此,索宾表示,由于337调查进展快,判定侵权行为存在后采取的救济措施威慑力强,尤其是普遍排除令,一旦发出,影响到的不仅仅是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生产厂商,而是整个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因此,一旦337调查提起,所有行业内的企业都应同心协力,全力以赴应诉,不能认为自己没被起诉就暗自庆幸。单个企业的力量可能是弱小的,但如果整个行业企业能够团结应诉,互相扶持和帮助,避免应诉缺席,胜诉就会有希望。
但由于行业企业之间存在竞争,要让他们团结起来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应诉费用的分摊,很难找到让所有企业都认可的方式。“这时,就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等中间机构发挥作用,让企业明白337调查可能会对其形成的危害,出面将不同的生产厂家组织起来,集体探讨,形成一个共同的应诉策略,避免力量分散,各行其是”,索宾表示。
在应诉资金方面,行业协会等也可以发挥作用。据了解,在有些国家,行业协会会向企业征收一些税,比如向美国出口产品的企业,需要把出口产品收入交一部分到行业协会或政府管理基金。建立基金的目的,就是一旦出现337调查等类似诉讼,可以用基金中的钱支持整个行业企业的应诉。
魏衍亮博士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面对337调查,中国企业一定要积极应对;但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美国拥有更多核心专利技术,必要的时候也向国外企业提起337调查。因为目前在美国的法律中,没有遏止337条款滥用的明确规定。企业在遭遇337调查后,有时即使能够意识到对方起诉自己可能只是一种商业策略,但也无所依凭。只有拥有了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以同样的方式向国外企业提起337调查,中国企业才拥有了保护自己的真正武器。(知识产权报记者 吴 艳)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337调查”盯上电子蜡烛,中国企业如何迎战?
2020-04-20
中国企业不应被美337调查所吓倒
2008-04-22
中国企业应更加积极应对"337调查"
2011-10-19
中国企业如何“防守反击”
2014-09-16
14家中国企业卷入美国“337”调查
2007-08-09
评论
发布评论
在线咨询
1391016065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