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11月25日上午,山东省高院召开“山东法院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服务保障科技创新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新闻发布会。会上,省法院副院长吕涛通报了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服务保障科技创新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工作情况,民三庭庭长徐兴军发布了典型案例。济南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徐清霜,青岛中院副院长李焕亭分别通报了知识产权审判服务保障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情况,并同省法院民三庭副庭长于志涛回答了记者提问。省法院新闻发言人郑红军主持发布会,部分全国人大代表、省法院首任技术调查官代表应邀参加发布会。
山东法院知识产权审判服务保障科技创新,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工作情况
山东法院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强省及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决策部署,树牢“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理念,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激励保护创新、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职能作用,为科技创新和科技强省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2020年以来,全省法院共审结技术类案件7734件,年均增长超过20%。审理的14起案件分别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全国十大知识产权案件等标杆性案件,以高质量审判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的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一、坚持守正创新,以健全公正司法体制机制服务保障科技创新
一是坚持九分落实,切实增强司法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的高度自觉。省法院党组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司法保护工作,研究制定《关于司法护航科技创新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十项措施》,围绕科技成果、科技主体、科技创新法治化国际化市场环境建设、体制机制建设等4方面提出10条具体措施,为科技强省建设提供精准司法服务。十项措施发布以来,全省法院强化贯彻落实,审理发明专利侵权案件630件,以高质量审判激励保护创新、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凸显,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司法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是加强济南、青岛知识产权法庭建设,服务保障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围绕“案件审理专门化、管辖集中化、程序集约化、人员专业化”目标,进一步加强济南、青岛知识产权法庭专业能力建设,抓实技术类案件提质增效,着力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高地,服务保障济南、青岛都市圈高水平建设。两法庭新收技术类案件7277件,审结7100件,年均增长率13.73%,审判质效不断提升。
三是深化改革创新,健全司法保护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准确把握涉科技创新审判工作的规律特点,制定《知识产权审判技术调查官工作办法(试行)》。优化审判资源配置,全省具有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的基层法院达43家,专业化审判体系不断完善。联合省科技厅召开“加强科技创新司法保护 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专题座谈会,联合省市场监管局签署《技术事实查明协作机制框架协议》,并会同省市场监管局举行省法院首任技术调查官聘任仪式,打造技术事实查明齐鲁样本。济南知识产权法庭在全国技术调查官制度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青岛知识产权法庭搭建“四位一体”技术事实查明体系工作经验,获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宣传推广。
二、强化关键核心技术保护,服务保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一是加强重点领域科技成果司法保护。依法审理涉高端芯片、工业母机、尖端材料等“卡脖子”技术领域知识产权案件5500件,其中审结敦骏公司诉腾达公司等发明专利侵权案,系全国首例“网络通信领域实施方法专利权侵权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有力助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强产业”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持续产出。
二是强化知识产权平等保护。在依法审理涉海信、潍柴、重汽等传统产业纠纷案件、以司法促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妥善审理涉歌尔、金岭、奥德等民营企业纠纷案件,其中审结“MEMS麦克风”实用新型专利侵权案,有效保护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为民营企业创新创造持续注入法治动能。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主体司法保护。依法审结涉科技创新主体案件1128件,技术合同案件2361件,以司法裁判促进技术合同有效履行,其中审结航天长征公司诉鲁西化工公司专利权权属纠纷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典型案例,通过对因科技成果权属、权利转让、价值确定和利益分配产生纠纷的正确认定,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三、强化新兴领域创新成果保护,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数字经济司法保护。强化与行政执法部门协作联动,推动完善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规则,依法审理涉数字经济领域案件32656件,其中审结“咪咕”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互联网十大典型案例”,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二是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领域司法保护。妥善审理涉电子商务、平台经济等相关纠纷案件,其中审结“短视频”商业诋毁案,强化对微博、抖音“短视频”宣传模式的司法引导,入选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促进平台经济创新发展。
三是加强新业态新模式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聚焦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立足司法职能,依法加强涉网络、数据、平台企业等公平竞争维护,进一步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其中审结“VR魔趣网”不正当竞争纠纷案,系全国首例XR行业不正当竞争案,对促进XR行业等新型商业模式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强化重大农业科技成果保护,服务保障种业创新发展、国家粮食安全
一是加强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守护“农业芯片”。依法审结植物新品种权案件480件,其中审理的涉“济麦22”“鲁葫1号”“伟科609”等6起案件入选人民法院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入选案例数量位居全国法院第一。
二是加大农业科技成果司法保护,助推农业科技机械化水平提升。妥善审理涉农业生物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农业科技成果纠纷案件,其中审结“防爆种种子带编织机”实用新型专利侵权案,树立了严格保护专利权及有效护航农业科技主体创新创造的鲜明导向,以高水平司法服务农业科技高质量发展。
三是强化农民及品种权人权益保护,服务保障农业强省建设。出台保障农业强省建设和粮食安全的16条意见,是全国首个省级层面专门司法文件,为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拧紧“安全阀”。
五、强化中医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保障中医药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是强化审判职能,服务保障中医药强省建设。制定发布《关于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保障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批示“请推广宣传”。依法审理涉中医药领域知识产权纠纷案件5125件,深化基因、生物科技、生物制造、创新药等生命科学创新成果司法保护,人民法院报对山东法院以特色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保障中医药发展纪实予以宣传报道。
二是强化老字号司法保护,助力齐鲁中医药品牌建设。聚焦宏济堂、广育堂等“中华老字号”“山东老字号”司法保护,以司法促推中医药品牌传承创新发展,其中审结涉“宏济堂”等传统中医药老字号侵权案件,正确处理商标与老字号权利冲突,促进齐鲁中医药品牌传承发展。
三是强化严格保护,严厉打击中医药商标侵权行为。其中审结荣昌制药“肛泰”商标侵权案,切实保障权利人合法权益,入选全国法院系统优秀案例分析,助力中医药品牌建设。
六、加强竞争秩序维护,营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市场环境
一是加强竞争秩序维护,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依法规制科技创新领域的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审结涉科技创新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628件,其中审结大众点评“刷单炒信”不正当竞争案,入选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助推科技创新法治化市场环境建设。
二是坚持规范发展并重,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有效遏制各种搭车模仿、阻碍创新的新类型不正当竞争行为,引导平台经济向开放、创新、赋能方向发展。其中审结“饿了么”诉“美团”不正当竞争案,加强对平台企业不正当竞争的司法规制,严惩互联网平台强制“二选一”,有力规范竞争秩序。
三是妥善处理涉外纠纷,助力培育“创新友好”国际化营商环境。始终秉持平等保护原则,妥善审理涉外纠纷,用鲜活生动的司法保护案例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其中审结“美可辛”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加大损害赔偿力度,入选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服务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
下一步,全省法院将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深化审判理念变革,推动知识产权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依法严格保护,加大惩罚性赔偿适用力度,让“真创新”受到“真保护”,“高质量”受到“严保护”。坚持统筹协调平衡理念,更好把握激励科技创新与维护公平竞争关系,确保重大利益平衡,推动知识产权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是进一步做实“三强三优”,更好服务保障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科技强省建设。加大对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强产业”科技成果司法保护,强化对农业、中医药科技成果司法保护,打造山东特色司法保护品牌,为科技创新成果、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创新行为、科技创新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三是进一步健全公正司法体制机制,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整体效能。进一步加强济南、青岛知识产权法庭专业能力建设,助推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深化刑事、民事、行政审判机制建设,不断提升整体保护效能。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府院联动机制建设,加大司法协同保护力度,持续打造“知联护新”特色品牌。
四是进一步加强审判能力建设,持续提升队伍专业素能。深入开展“改进司法作风、提升队伍素能”专项行动,加强技术类案件专业审判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完善“个案发改-类案评析-质效反馈-条线统一”业务指导体系。加强人民法院案例库和法答网建设,促进统一法律适用和裁判尺度,进一步强化司法裁判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山东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力量。




首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