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2025年7月,特朗普政府正式推出《美国AI行动计划》,该战略文件以“加速AI创新”“建设美国AI基础设施”“主导国际AI外交与安全”为三大支柱,系统性部署美国夺取人工智能全球领导地位的路线图,旨在通过解除监管枷锁、重构能源与芯片产业链、遏制中国技术影响力等举措,确保美国在AI革命中维持“无可争议的技术霸权”。
支柱一:破除创新壁垒,加速AI创新
该计划以“去监管化”为核心,废除拜登时期14项AI限制政策,包括撤销要求AI企业披露训练数据来源的行政命令;联邦政府将建立“AI监管沙盒”,允许企业在无审批前提下测试医疗诊断、自动驾驶等高风险应用,同时由商务部牵头修订《NIST AI风险管理框架》,删除关于“算法偏见检测”“气候影响评估”等条款,并强制要求政府采购的AI系统必须“摒弃觉醒文化议程,追求客观真理”;为扶持开源生态,政府将通过《芯片法案》专项资金建设国家级算力交易市场,解决初创企业长期算力合约负担问题,并由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主导投入120亿美元研发AI可解释性技术。
支柱二:基建与能源革命,构建美国AI基础设施
面对AI算力需求激增导致的能源危机,计划提出“电网三级改造战略”:短期冻结传统电厂退役,中期升级输电线路提升30%容量,长期则聚焦核聚变与地热等前沿能源;同步启动“半导体回流计划”,由商务部简化晶圆厂环评流程,允许企业在联邦土地直接建设高安全数据中心,并通过《国防生产法》授权能源部向台积电、英特尔等企业提供免税额度,要求其2028年前将先进制程产能迁回美国本土;为填补基建人才缺口,劳工部将设立“AI工匠学院”,联合军事院校培养芯片工程师与高压电网技师,预计创造47万个高薪岗位。
支柱三:全球技术围堵,引领AI外交与安全
该计划将中国定义为“首要战略竞争对手”,要求国务院与商务部组建“AI技术封锁联盟”:一方面强化A100以上芯片的对华出口管制,堵截“芯片经由越南转口”等漏洞;另一方面在联合国、ITU等国际组织推动“美国标准替代中国方案”,尤其针对人脸识别与智慧城市领域;国防部更获授权建立“AI红色小组”,持续评估中国大模型“对美军事威胁”,其首份报告指出“中国生物医药AI或于2027年破解美军士兵基因防护系统”。
争议与挑战
该计划因“放松AI伦理约束”引发学界批评,MIT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指出“移除偏见检测机制将加剧医疗诊断歧视”;能源转型方案亦遭环保组织抗议,认为重启燃煤电厂违背碳中和承诺;而针对中国的技术封锁被国际战略研究所警告“或触发全球AI军备竞赛”。尽管如此,白宫科技顾问迈克尔·克拉提奥斯在签署仪式上强调:“本计划将使美国在2030年前控制全球80%的尖端AI产能,如同赢得登月竞赛般奠定新世纪霸权基石。”

评论